正月十五元宵節 必體驗博米糕桃活動

文/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

元宵節,臺灣各地有不少連續多日的活動,乞龜是這個節日裡相當重要的活動特徵,在這個天官賜福的節日裡,向神明祈求象徵長壽與福份的「龜」,相當符合信仰特色,所乞得的龜,也都會將其肉身分食,象徵分享福份。

更多新聞: 誰能搶頭香?新創民俗與傳統意蘊

位於南投松柏嶺的受天宮,元宵節不是乞龜活動而是進行「博米糕桃」活動,有別於一般廟宇,松柏嶺受天宮因為主祀玄天上帝,信徒不敢以帝爺公部將作為祭祀、食用對象,因此將麵龜類食品,改用「壽桃」造型,因以米糕製作,故稱為「米糕桃」。桃與龜在民間知識系統中,同為具有祈求「長壽」之象徵意涵,因此很容易彼此互用。

受天宮元宵米糕桃最早開始於1991年,交通部觀光局辦理「建國80年紀念」,特別委請各縣市政府策畫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當時因為是配合縣府活動,因此仍為「大米龜」,但時至1997年,改由民間推動,製為大型壽桃,供民眾於元宵節當天食用,以祈求延年益壽。第一年的大型米糕桃只有500斤,隨著信眾的激增與信徒的擴散宣傳,每年不斷增加米糕數量,2016年已經來到11,988斤,非常驚人,從上午八點開始分食到當天下午,都還無法分食完畢。

本文由 民俗亂彈 授權,原文 連結 於此。

--

作者/溫宗翰(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執行長)
責任編輯/李其樺

更多新聞: 正月初六賽神豬:三峽長福巖七股慶賀清水祖師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