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魚復育技術新篇章 出生不到1個月「發眼卵」提早入溪

民視新聞/邱俊超 苗栗報導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復育新突破!過去野放技術,必須透過人力,將魚苗背進深山野溪,今年(2023年)10月,將首度在「發眼卵」階段,就到溪流定點埋設,進行放流,不但能避免運輸時間過長,小魚缺氧死亡,還能提前讓國寶魚適應野溪環境。

更多新聞: 3千株梅花盛開!武陵農場花林野餐初體驗 老外盛讚「世外桃源」

櫻花鉤吻鮭在水中游來游去,輕鬆自在,經過多年努力,去年野外群族,數量突破15000尾,創下歷史新高。

一顆顆魚卵放進盒中,接著將整組固定到野溪溪底,周圍再堆滿石頭,防範天敵偷吃,等到國寶魚孵化,就能夠從盒子縫隙,游向大自然。

國寶魚復育技術新篇章 出生不到1個月「發眼卵」提早入溪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陳俊山說,「早期就是一個水袋,裝差不多10尾的櫻花鉤吻鮭,如果(流放地)比較偏遠像南湖溪的話,我們要走上8小時,過程中還要設一些加氧站,其實效率不高。」

國寶魚野放技術新突破,過去復育人員必須背上魚苗,翻山越嶺,前進高山溪流,過程中,還可能因為運輸時間過長,小魚缺氧死亡,如今首度嘗試運輸「發眼卵」,不但重量減輕,數量又能加倍,還能提早讓魚兒,適應溪流環境。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陳俊山說,「今年預計到中央尖溪(野放),更深山一點,可能要走15小時,也剛好有發展出一個,用發眼卵去做放流的技術,所以就可以背負比較輕鬆(的重量),內網也不會產生遺體。」

國寶魚復育技術新篇章 出生不到1個月「發眼卵」提早入溪

國寶魚復育之路不容易,經過快30年的努力,野外紀錄從過去的200尾,到去年(2022年)終於成功破萬,復育數量已達60倍之多。雪管處指出,台灣櫻花鉤吻鮭生長過程可分為卵、發眼卵、仔鮭、稚鮭、幼鮭、亞成鮭、成鮭7個階段。這回將讓出生不到1個月的「發眼卵」,提早入溪,也為國內復育技術,開啟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