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飛行車通勤不是夢? 科技公司研發搶攻航天商機

民視新聞/連忻綜合報導

搭上電動航空器或飛行車通勤,可能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雖然在科技水準來說,已能成為現實,但長年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認為,要實際成為日常生活地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主因就是當前的航空法規,以及現有的基礎設施,還難以配合。

更多新聞: 校車司機失控罵學生髒話!稱「不會收回」曝背後原因 網力挺:是英雄

摩天大樓間,以電動垂直起降的航空器通勤,幾十年來一直是科幻夢想,科技公司也如火如荼開發各種可行的小型飛行交通工具,想抓住航天大餅。

科技新聞主編懷特說,「(有關飛行工具)現在大多數的人,都在談的是將其以計程車方式來營運,因此會從現有的直升機停機坪開始,飛到另一端比如在機場的停機坪。」

搭飛行車通勤不是夢? 科技公司研發搶攻航天商機

根據市調公司(GlobalInformation)統計,短途、電動且能垂直起降航空器市場,去年全球規模約為108億美元,約合台幣3279億元;歐美專家初步規劃未來世代的城市地景,是利用市中心現有基礎設施,像是直升機停機坪或大樓屋頂,供飛行器起降,但實際操作上,恐怕沒有這麼容易。

科技新聞主編懷特說,「(就算能停)也會遇上一些棘手問題,因為這些基礎建設早已有直升機,或其他航空器使用新航空器,必須配合起降配合原本的飛行時刻表。」

其實,人口急遽增長,地面交通壅擠,天空通行時程表也越來越滿,停機坪或載運如何收費也還沒進入討論階段。雖然就科技水準而言,飛行器已經準備好,但要成為現實,法規和監管腳步還難以跟上。

搭飛行車通勤不是夢? 科技公司研發搶攻航天商機

科技新聞主編懷特說,「目前多數(垂直航空器駕駛)似乎都有,一個飛行員、一名真的人類在飛行,所以必須獲得認證,顯然要有相關法規來規範,他們如何飛行能飛去哪,又是誰要為飛行負責。」

駕駛飛行車或垂直輕航機的證照如何規範,交通工具又要如何認證都是問題,歐洲航空安全署去年中,才發布全球第一個城市空中計程車營運規則,科技專家也在討論,是否有必要以飛天車或其他飛行器,來取代現有交通工具。

更多新聞: 港台用詞大不同!港妞曝向同學「要手指」嚇到人 尬笑:只想借隨身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