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不淹水家園! 水利署推自然工法「在地滯洪」

民視新聞/余壽生 雲林報導

經濟部水利署在雲林褒忠鄉有才村,進行「有才寮滯洪治理工程」,以自然工法,打造在地滯洪池,一旦淹水,就可以先蓄水、再排出,不但降低農作物遭到淹沒的風險,而且全程不需徵收農地,兼顧生態與防洪。

更多新聞: 妹子上班太閒…崩潰喊「沒事做好難熬」 過來人給建議:很殺時間

根據過往經驗,雲林褒忠鄉有才寮,地勢較為低窪的農田,每逢大雨就會面臨淹水威脅,造成農民損失;近年來,水利署不斷著手改善,運用「在地滯洪」的新工法,進行「有才寮滯洪治理工程」,也讓農民安心不少。

有才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程西河說,「這個工法就是,把我們的土地,提高50公分至1公尺,不去變更地目的情形下,有辦法來蓄水的自然工法。」

打造不淹水家園! 水利署推自然工法「在地滯洪」
在地滯洪改善面積第一期約有614公頃,第二期約有586公頃,加總起來一共是1150公頃左右,有才村的在地滯洪區,如同是臨時性的滯洪池,可以蓄留大約286萬立方的洪水,在汛期來臨時,降低有才寮的洪水壓力。

褒忠鄉鄉民代表林一民說,「下雨的時候都會積水,都會滿出來,所以對有才村的農作物,都有很嚴重的損害,現在做這個滯洪池之後,對我們有才村的農民而言,農作物可以減少損失。」

打造不淹水家園! 水利署推自然工法「在地滯洪」
這種滯洪的新工法,完全不需要徵收農地;當暫時貯水時,地主可依作物實際受損面積,獲得適當金額的淹水補貼,是個兼顧生態、防洪與經濟的治理方式。 更多新聞: 她拿出80年代稱霸全台「七彩神器」!網一看掀回憶殺:這個無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