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台灣連動物都善待何況是幼兒? 他批:餵藥案不應落入「政治攻防」
醫師羅浚晅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法律系雙學位專長,現為台灣醫事法律學會醫務執行長。(圖/台灣醫事法律學會提供)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台灣醫事法律學會執行長羅浚晅今(16)日表示,新北幼兒園餵藥案不應模糊化、落入政治攻防。家長不具醫療專業,要得知真相像大海撈針一樣,地方政府應要靈活積極應對,台灣社會已經進步到不能容忍貓、狗等小動物被不當對待,何況是幼兒。具有法律背景的羅浚晅表示,不希望法律價值被濫用,偵查不公開是針對無罪推定、保全證據等考量,怎麼反而變行政機關在講?

更多新聞: 快新聞/新北幼兒園餵藥案 專家:偵查不公開不應成為「行政失靈」保護傘

具台大醫學及法律雙學位背景的醫師羅浚晅今日接受《民視快新聞》專訪表示,對於新北幼兒園餵藥風波延燒至今,他要強調二大重點,第一,不要模糊化操作、落入政治攻防;第二,本案涉及幼兒發展健康,新北市府應建立專責單位長期追蹤,讓孩童及家長後續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諮詢及尋求協助,不是這次事件過去就算了。

羅浚晅表示,本次事件這及新北市社會局、教育局、衛生局等單位,如何跨部會有效調查相當重要。此外,新北市府是六都規模最大、人口最多,資源相對較多,據媒體報導這間幼兒園開銷也不低,對一般受薪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卻發生這樣的事情實在令人遺憾。

羅浚晅指出,此案涉及幼兒健康,平常我們連營養午餐、日常及外出飲食都非常重視食品中的添加物,何況「巴比妥」 屬於管制藥物,臨床上幾乎已經不用,對腦部有長期影響,他建議新北市政府建立長期追蹤專責機構,讓孩子及家長後續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尋求協助,不是事件過去就結束。

外界雖有認為孩子出現情緒不穩可能原因很多,但羅浚晅強調,如果孩子原本沒有這樣的情形,醫師自然會去判斷是否有外部物質影響,造成孩子情緒改變,且本次事件中是突然有很多孩童都出現相同的現象,既然有驗出巴比多,當然要去注意;就算只是微量,也不能與「未檢出」同等看待。

另外,羅浚晅建議,應建立示警機制,該幼兒園目前已遭撤照,但外界仍不知確切位置及負責人,即使有熱心民眾在網路貼出照片,照片中該園疑似與新北市議會很近,但仍然不是由新北市府公布。且《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50條明訂,教保服務機構之負責人或其他服務人員,違反第30條第1項規定,即身心虐待、體罰、霸凌、性騷擾、不當管教,或其他對幼兒之身心暴力或不當對待之行為,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行為人之姓名及機構名稱。

羅浚晅強調,把一個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小孩嚴重癲癇(腦部不正常放電)的藥物,強行加在無辜幼兒的大腦上,這樣的腦部重擊比物理性傷害更加嚴重,基於公益與社會防護,公布這個幼兒園與加害人,完全合乎情理法。

刑事方面,羅浚晅表示,「偵查不公開」是可以適度公開的,且行政調查不應受限於此,《刑事訴訟法》第245條第3項規定,「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辯護人、告訴代理人或其他於偵查程序依法執行職務之人員,除依法令或為維護公共利益或保護合法權益有必要者外,偵查中因執行職務知悉之事項,不得公開或揭露予執行法定職務必要範圍以外之人員。」由此可知,告訴人和行政機關,不是受此拘束的對象。

《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第8條也明訂,案件在偵查中,經審酌公共利益之維護或合法權益之保護,認有必要時,偵查機關或偵查輔助機關得適度公開或揭露偵查程序或偵查內容。

羅浚晅批評,往後遇到重大社會案件,官員如果都像新北市長用「偵查不公開」一言以敝之,都能如入無人之境,無疑成了失責的官員、運作失靈行政機關的最佳保護傘。他表示,後來汐止也發生一起類似案例,新北市府這次動作就快很多,也反應上次的作為真的是太慢。

羅浚晅說明,偵查不公開原本是為了遵守無罪推定、保全證據以免影響後續偵查,但本次幼兒園孩童是「受害人」不是被告,當初連家長都希望衛生局協助毛髮檢驗,卻被告知這是司法權限,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羅浚晅表示,家長不具備醫療專業知識,只知道孩子出現情緒,要得知真相像大海撈針一樣,因此地方政府應該要靈活且積極應對,台灣社會已經進步到貓、狗等小動物被不當對待都不能容忍,何況涉及人、幼兒。且新北市政府是核發許可證的單位,一定最了解相關情況,只要發現有危害幼童疑慮,就可以請警察機關出動,向檢方聲請查扣監視器等,才不會像板橋幼兒園一樣,錯失時機,有家長想調監視器卻碰壁。

羅浚晅說,台灣社會在進步,自己又是醫師,一直以來也相當關心兒少保護等公益服務,過去對於兒少方面,各界多關心在身體是否受虐、心理影響等部分,這次的餵藥案竟然涉及毒品,讓他想特別站出來發聲,傳遞正確價值觀。

羅浚晅表示,他不希望法律價值被濫用,偵查不公開是針對無罪推定、保全證據等考量,怎麼反而變成行政機關在講?遇到重大社會案件,官員若都像新北市長用「偵查不公開」一言以敝之,都能如入無人之境,無疑成了失責的官員、運作失靈行政機關的最佳保護傘。他也強調,這個議題中央與地方應該站在同一面,行政跟司法亦同,不一定要站在衝突對立面,他也對於關切本案的議員給於高度肯定,不分藍綠。

醫師羅浚晅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法律系雙學位畢業,曾任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現任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常務理事、台灣醫事法律學會醫務執行長。長期關注健保永續、分級醫療、兒少保護、公民社會等重要議題,目前亦為勞動部勞資爭議仲裁委員、眾律國際法律事務所醫療法顧問。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

更多新聞: 快新聞/汐止幼兒驗出BZD! 衛福部單日「接86通」諮詢電話 急加開4線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