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貢祭15日那瑪夏登場 認識卡那卡那富族的重要祭儀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與嘉義縣的阿里山鄉、南投縣信義鄉久美社區的鄒族人,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被統稱為「鄒族」,之後因語言差異甚大,完全無法以族語溝通,且三個族群各自有自己的歷史想像、起源傳說、祭典儀式及傳統的社會結構,經卡、拉兩族的申請「正名」,於2014年6月26日以正式的儀式宣布,認定各為獨立的族群。拉阿魯哇族為第15族,卡那卡那富族為第16族。而卡那卡那富族將在本周日(15日)舉辦重要祭儀「米貢祭」。

更多新聞: 那瑪夏直徑5米巨石卡邊坡 民眾開車經過心驚驚!工務段長這樣說

卡族人傳統祭儀分三大類,最主要的是與小米種植有關的祭儀,其次是獵祭與敵首祭,另外還有以家或家族為單位的河祭與嬰兒祭。這些祭儀因政府的干涉及改信基督教的因素,幾乎不再舉辦,直至三十年前才恢復米貢祭(mikongu)及河祭(pasiakarai)儀式,現為卡族人每年必辦的祭儀活動。

而這幾項祭儀,都是以mikongu為核心,據傳小米種籽是小矮人給卡那卡那富族的,卡族人稱那些小矮人為「Tapucarake」。據耆老描述,他們身材矮小,爬到樹豆上,樹枝只會彎曲,而不會倒塌,一直是住在地洞裡面。有一年,人類完全沒有食物了,有一位卡那卡那富族人為了找尋食物,在叢林裡挖掘,不小心挖到小矮人住的地方,陷到地洞裡面,小矮人並沒有傷害他,就在裡面生活了很長的時間,小矮人教他農事及種植的方法,那位卡那卡那富族人要回去的時候,他們贈送一包小米種籽,小矮人說:「你們收割小米之後,請邀請我們,我們要試吃你們的新米!」卡那卡那富族依照約定每年邀請他們,招待他們。後來,小矮人突然間就不見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去向,但是卡那卡那富族並沒有忘記為他們準備食物,雖然他們從此未再出現,族人仍然依照傳統來祭祀。

與其他民族一樣,卡那卡那富族也有重視的傳統禁忌,較重要的有:臨出門或要從事重要工作之前,忌打噴嚏及放響屁。若不小心犯忌了,大人要趕緊說出:「kuarʉsu!」,語意是「庇佑你!」。接著通常會先坐下來,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假裝忘了有人犯了忌,再做下一步的動作。另外,有親人過世忌諱說出:「nimacai死了。」,要委婉的說:「niaraka壞了。」或「’acecu走了。」不能直呼亡者之名,若要呼其名,名前要加na,表示尊重與紀念。此外,還有男人使用的獵具平時要懸掛高處,女性及兒童不得觸碰,及女性不得進入聚會所等等禁忌。以往卡族的青年人到了大概十八歲,就會被帶到聚會所參加成年儀式,長老們會贈送他們小刀以及束腰帶,還要聽長老們的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