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訪臺 丹奈爾四重奏將演柴科夫斯基全本弦樂四重奏

文/MUZIK

活躍國際舞臺的丹奈爾四重奏,創團32年以來,始終不遺餘力發揚俄國學派作品。本次六度訪臺,將於12月1日、3日、4日,分別在苗北藝文中心、高雄衛武營音樂廳、臺北國家音樂廳,帶來據說曾讓大文豪托爾斯泰潸然淚下的柴科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全集,一饗樂迷。

更多新聞: 河濱花海3連發!「野花園」延平河濱4萬餘盆季節草花齊放

創團元老、第一小提琴的馬克.丹奈爾表示:「柴科夫斯基的創作是19世紀俄羅斯文化的結晶之一,他的音樂具有精緻的平衡,激情感性的同時卻又輕盈柔軟細膩,十分挑戰演奏者的能力。」

1991年成立以來,無論師承阿瑪迪斯四重奏或鮑羅定四重奏,丹奈爾四重奏在舞臺上始終首重「情緒一致」,藉由音樂、投入的肢體動作、表情,將聽眾拉入「演奏者的情緒」裡,他們認為,聽眾永遠不該有辦法預期下一顆音符帶來何種情緒,不然音樂的魔法就會消失,這也是為何他們總能以生動與極具新意的視角,重新詮釋傳統弦樂四重奏曲目,贏得大眾與媒體的讚譽。中提琴手波格達那舉例說:「某晚演奏會前,我們很幸運地見到天上星星排成一列,團員的心情很特別,演奏的音樂也很特別,而我們相信聽眾也感受到了,因為在柴科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的第一樂章演奏完之後,聽眾全體鼓掌。音樂廳裡這不常見,通常代表著共鳴後的感動。」

自1993年摘下蕭斯塔科維契國際大賽首獎之後,丹奈爾四重奏發行超過20張專輯,海頓、貝多芬、魏因貝格,乃至近期錄製的柴科夫斯基全集。2005年他們為Fuga Libera錄製的蕭斯塔科維契弦樂四重奏全集,被視為蕭氏弦樂四重奏最重要的錄音之一。此外,該團也密切與當代作曲家協作,如著名作曲家黎姆(Wolfgang Rihm)、拉亨曼(Helmut Lachenmann)、古拜杜莉娜(Sofia Gubaidulina)等。 不僅音樂層面造詣非凡,丹奈爾四重奏更把提攜後進視作使命,傑出的表現被《留聲機雜誌》評為「當今弦樂四重奏的典範」。2005年起受邀擔任曼徹斯特大學駐校藝術家,除了與學生近距離接觸,亦與音樂學家庫柏(Barry Cooper)及凡寧(David Fanning)密切合作。

第一小提琴馬克.丹奈爾說:「不論到哪個學校,四重奏教學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問一個愚蠢的問題:『你們之中哪一個人最重要?』。通常第一小提琴會回答中提琴或大提琴;第二小提琴回答第一小提琴;中提琴總是好人,會說每個人都很重要;然後大提琴會沉默,因為他覺得自己最重要但不敢說。我的正解是每個人都該把自己視作團體裡最重要的人。室內樂本質上是一種對話,擁有強烈的個性,在合作對話時才更容易被聽見。四重奏的本質是極度矛盾的,需要同時謙虛又極度自重,才會成就最好的音樂。」

至於此次訪臺,丹奈爾說,「很期待再度來臺與舊朋友相見,也希望能把音樂分享給新的愛樂者,歡迎來聽我們的柴科夫斯基。」

熱衷於推廣藝文活動的力晶文化基金會,也支持丹奈爾四重奏此趟來臺演出,執行長詹曼君表示:「丹奈爾四重奏前幾次來臺的現場演出極具爆發力,尤其俄羅斯作品在他們手上,有如劃龍點睛,極具渲染力。如此難得的音樂體驗,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愛樂者能親身經歷。」除了音樂會演出本身之外,在音樂會結束之後,力晶文化基金會和鵬博藝術也共同邀請樂團在大廳舉行「力晶美學藝堂-丹奈爾四重奏演後座談」,與聽眾分享他們的演奏風格,以及弦樂四重奏的工作情景。

力晶2023藝文饗宴《丹奈爾四重奏×柴可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全集》

2023苗北藝術節《丹奈爾四重奏X柴可夫斯基弦樂四重奏全集》

更多古典樂新訊息: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

免責聲明:本文為合作外稿授權《民視新聞網》原文轉載,如對內文有任何疑問請逕與原作單位確認。

更多新聞: 低調路線「精緻台式定食」藏身忠孝復興站 欠吃無比「香酥紅燒豚肉」是最想念的家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