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青年日談「總統政見」 探討青年該怎麼「投」?
週三青年日聊「總統政見」,探討青年該怎麼「投」?(圖/Y’s Day「週三青年日」主辦單位提供)

即時中心/詹詠淇報導

今(3)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公民人權聯盟、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協會共同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34場,也是「看見台灣」系列第6場,主題是「2好3壞滿球數,總統政見大體檢!青年該怎麼『投』?」

更多新聞: 快新聞/週三青年日聚焦「流浪法庭30年」 談司法速審制目標與現實

活動主持人,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指出,候選人、政黨與政見的選舉三要素中,政見時常被選民所忽視。要評估候選人政見,就需要檢視該候選人過去的言行及是否有達成,若政見不具未來願景及可執行性,就可能淪為喊價性口號。

董思齊強調,好的政見產出需要長期的研究與評估,需要依靠背後專業的政策幕僚共同研擬,而非片面地提出政治口水式的政見,能否依靠團隊系統性地提出系列政見,影響候選人的政見好壞。董思齊表示,政見提供了選民了解與認識候選人及其背後團隊的管道,應該要以系統性角度進行檢視,讓一群人有一起向前的決心與意志,也才能讓青年朋友在2好3壞滿球數的情況下,投出關於自己未來最重要的一票。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認為,年輕人守護共同體的責任與義務不比中老年人少,甚至要負擔更多兵役等國防責任,所以年輕人更應該去投票。年輕人的弱勢在於社會經驗較少、對權力的認識不夠,相對容易因為知識經驗不足而受操控;年輕人的優勢則是獲取資訊的能力強,有熱情且有行動力。

對此,陳俐甫建議年輕人要注意候選人的「誠信」、「實踐能力」、以及「政策完備程度」,因為誠信是法治社會與做人的根本,「沒有誠信的人所有政見都是空話」。民主選舉是為了找人民公僕來做事,而沒有能力又沒有好團隊的人,無法執行政策。最後,政策不是只看漂亮的口號,應該要多查、多問、多比較,把握國家幸福進步的機會。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指出,最近司法政策的焦點是青少年兇殺案的後續效應,青少年的問題多樣而複雜,需要社會工作、社會安全、學生輔導等不同專業工作者的介入。但侯市長的唯一解方就是不廢死。但青少年不得被判處死刑,跟廢死與否無關;這是民國23年國民政府訂定的,且世界各國都有這樣的規範。胡博硯提到,今年的選舉公報開始刊載正副總統候選人的政見,他鼓勵大家參閱並深入思考,以選出最合適的領導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強調,選票攸關台灣的國際定位。好球帶的界線很清楚:一是放棄「等距外交」兩邊討好的幻想,因為美國最新的出口管制清單已涵蓋富士康;而北京當局亦對富士康展開各項稽查。二是了解「中國市場很大,但世界更大」,應先掌握世界市場再走向中國市場,「要站著把錢掙了」。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試著解釋「現在的高中生到底在想什麼?」,由於法規已要求所有高中職必須設立學生自治組織並參與校務會議,因此現在年輕人認為校園民主稀鬆平常,且認為自己提出要求就能被滿足。而現在青年投票率偏低的原因是,許多青年在非戶籍地就學工作,造成青年對在地候選人不熟悉、候選人也不關注青年需求的惡性循環。此外,由於現在投票決定的未來,之後都要由青年承擔,因此所有政策都應是「青年政策」,而不只是單點式的「青年政策」。

時事評論家桑普提醒大家,在「低薪高房價」的社會問題之外,應對香港的教訓和中國的威脅有清醒認識。過去部分香港人誤以為民主自由可以感染中國人,中國人會學習香港的好,因此提出「民主回歸論」,現在事實證明經濟學的「劣幣驅逐良幣」才是結果。中國也無所不用其極地介入台灣選舉,包括招待村里長的「組織戰」、假訊息和操縱經貿的「空戰」、以及傳統的軍事恫嚇。桑普希望大家仔細選擇守護台灣的候選人,不要步上香港的後塵。

屏東枋寮鄉政顧問、台商李孟居從親身經驗出發,分享兩岸關係和中國「敏感詞」。三組總統候選人對兩岸關係闡述各異,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到「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以及「兩岸一家親」都有,但在主張與共產黨政權交流溝通的同時,絕不能忽略中共迫害人權及喜歡說謊造假的習性。李孟居說,兩岸最大的差別就是自由與不自由,在台灣世界上其它民主國家屬於言論自由的部分,在中國卻有可能變成「敏感詞」,甚至造成人身安全的風險。

時事評論家汪浩透露,自己曾在1980年代的中國「投票」選舉過「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證明中國也有選舉,只是中國的年輕人無法投票選擇自己喜歡的候選人,因為所有候選人都是由中國共產黨指定的,每個選區一位,而由於所有選票都要經過檢查,因此年輕人只能同意。汪浩也藉由自己在香港的工作經驗指出,香港和中國的「服貿協議」開放大量中國年輕人在香港工作,對當時人口僅有六百萬的香港來說,造成很大壓力,也對年輕人的工作機會造成很大衝擊。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世代間的投票溝通」、「臺灣的邦交國與實質外交關係」、「兩岸之外的社會議題」、「華獨和台獨」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持續舉辦,將於2024年1月10日晚上在市長官邸辦理第35場、「看見台灣」系列第7場活動,主題是「我的國家與我推的總統——與青年世代共行的台灣民主路」,由公共策益召集人/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主持,邀請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中興大學國政所教授譚偉恩、台灣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與談,並邀請貴賓針對青年政策及青年投票發言,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更多新聞: Y’s Day「週三青年日」第31場 探討習近平操縱台灣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