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在PTT發文表示,他見證許多同事因早早投資房地產致富,尤其在2000至2010年間,當時2、300萬就能買到雙北以外的中古屋,很多人甚至不貸款直接現金購買,「聽說有人買超過10間」,如今再看這些房產,即使不考慮有無增,光靠收租金就可高枕無憂。然而,隨著一連串的稅改政策,導致房價愈改愈高,尤其是疫情後才進場的投資人,「可以吃的肉已經不如以往」,而新青安政策引爆買房潮,許多人深怕錯過「致富列車」,就連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也著急「想入場」而跑去向父母借錢湊頭期款。
對此,原PO身邊也陸續有人認賠殺出,像是某位學弟進來台積電5年,自己和老婆分別買了一間,今年再購入第三間。然而夫妻倆要養兩個小孩,全家支出已達緊繃,沒想到信用管制再來補刀,「原本以為至少能貸到七成,銀行只願意借四成,只能解約賠錢,天天捶胸頓足」。不僅如此,身邊有位資深投資客也有類似狀況,讓唸大學的小孩當「人頭」用新青安買房,結果因金管會要求銀行查核,「發現後直接拒貸,一樣違約賠錢了事」。
有學弟硬著頭皮買第三間,沒想到在信用管制下,銀行只能貸到4成。(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看到身邊人的狀況,原PO有感而發說,近年台積電受惠貿易戰、疫情業績大好,分紅也愈來愈多,員工們經常在午休時談論投資房地產,「以為天永遠不會塌下來 政府突然來個信用管制就垮了,只能說投資首要還是得考慮」。貼文一出,引起熱烈討論,「看來房市真的反轉了」、「用薪水投資本來就該錯開不同時期買房」、「認識一個類似案例2,最後賣了幾十張GG」、「身邊也看到幾個案例一,到處籌錢湊頭期」、「GG要養三間房兩個小孩 以現在的房價太吃力了,學長買得起是因為以前便宜啊…」
《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更多新聞: 黃安們返台「不能再爽用健保」哭哭!只因她「為1千保費打官司」律師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