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兼裁派?礦務局官員遭爆兼職民間礦協
亞泥爭議延燒,礦務局長朱明昭閃退引發各界猜測,現在又有媒體爆料,包括朱明昭等16位礦務局前後任官員,出任礦業協進會和礦冶工程學會理監事,質疑官員沒有利益迴避,環團也批評,這2個組織根本是礦石業者和官員的聯誼會!不過礦務局澄清,局內官員兼職都是依法報准,也都是無給職職務。
更多新聞: 掛名伴手禮名店監察人 經濟部秘書被判申誡
齊柏林驟逝,讓台灣礦業法修法呼聲四起,尤其主管單位礦務局,屢屢成為質疑焦點,現在又有媒體爆料,礦務局高官包括局長朱明昭,在礦業協進會和礦冶工程學會擔任理監事,與礦石業者關係密切。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我們確實覺得這是業者,跟我們官員的一個聯誼會,確實就是官民和樂融融,但是攜手在把持的是我們的山林,然後我們的礦業資源,它很明顯它這個協會,雖然說是學術單位,掛名是學術單位,但是實際上裡面大部分都是業者,這樣子的狀況我是認為,其實經濟部他們確實應該去做檢討。」

呼籲經濟部檢討,因為細看兼職狀況,礦務局長朱明昭在鑛業協進會擔任常務理事,前礦務局長陳逸偵,從卸任前就是常務理事,組長曾保忠也是,理監事名單裡,還另有5名礦務局官員,而礦冶工程學會,礦務局長朱明昭同樣是常務理事,前副局長陳逸偵和組長曾保忠都擔任理事。算一算,這兩個組織有多達16位礦務局的前後任官員。

環團甚至表示,號稱學術單位的礦業協進會和礦冶工程學會,除了官員、業者,還有學者,不只沒有利益迴避,還審查黑箱。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其實他(礦務局)的審查,都是內部在審查,他們會邀請所謂的專家委員,但是專家委員大部分,就是來自我們這個所謂的,譬如礦冶工程學會或鑛業協進會,那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緊密共生的結構,他們不管是產官學界,大家關係緊密,完完全全地綁在一起,變成我們的公家單位,完全無法站在一個把關,或者是政策指導的方向上,去落實他們應該要善盡的角色。」

儘管礦務局澄清,已經查過,局內官員兼職都是依法報准,也都是無給職職務,但外界觀感不佳,恐怕不是強調合法,就能平息質疑聲浪。(民視新聞蔡佩樺、胡景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