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從保守到進步 愛爾蘭公投通過解除墮胎禁令

愛爾蘭曾經是歐洲最保守的天主教國家之一,但近年來在開放道路上屢屢邁出大步,先是通過同性婚合法、接著又選出史上首位出櫃總理,上個月底,更進行墮胎公投,超過六成以上的民眾,支持廢除寫入憲法的墮胎禁令,讓女性得以合法墮胎、主宰自己的身體,愛爾蘭的轉變意味著什麼?又會帶來什麼影響?請看我們的報導。

更多新聞: 國際/南韓女權里程碑!66年墮胎禁令遭判定違憲

35年婦運血淚交織 愛爾蘭公投廢墮胎禁令

都柏林城堡廣場歡聲雷動,民眾或是開心到爆、或是相擁而泣,35年婦女的血淚交織換來此刻,也讓勝利的滋味格外令人動容。

66.4%贊成票力壓33.6%反對票,愛爾蘭選民25號用公投、廢掉憲法第八修正案,解除女性墮胎禁令。

有人歡樂、有人唉嘆,因為墮胎在愛爾蘭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問題。

「今天是愛爾蘭歷史性的一天,我們完成寧靜革命,也是民主的偉大實踐。」──愛爾蘭總理 瓦拉德卡

1979年,羅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愛爾蘭,四年後,在天主教會大力推動下,愛爾蘭在1983年舉辦公投,讓第八修正案,也就是墮胎禁令入憲,承認母親和胎兒享有同等生命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人工流產。

以最高法律形式保障胎兒,也開啟了墮胎大論戰;1992年,一名14歲少女遭性侵懷孕,不能合法墮胎,少女數度企圖輕生,引發社會抨擊,1993年底,公投通過13、14修正案,允許愛爾蘭婦女出國墮胎。

放眼全球天主教國家,仍然完全禁止墮胎的,在歐洲有馬爾他、梵蒂岡和聖馬利諾,在亞洲有菲律賓、還有中南美洲的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薩爾瓦多甚至對墮胎婦女處以30年徒刑。

30多年來,17萬人到英國施行人工流產,平均每天有九人被迫走出國門,而個中苦痛、難以想像。

墮與不墮千萬難 醫眼睜睜看婦女流產死去

跨海墮胎路承載太多辛酸,留在愛爾蘭也盡是血淚,2012年,印度裔牙醫哈拉帕瓦納懷孕17週出現流產,但因胎兒仍有心跳,醫師遲遲不敢動手術,等到取出死胎,孕婦也因感染、死於敗血症。

牙醫之死,引爆輿論譁然,聯合國甚至批評愛爾蘭墮胎禁令沒人性,當局2013年通過立法,准許母體有生命危險或自殺風險、可合法墮胎,但顯然不足以平眾怒、更催生這回的第六次公投。

「今後再也不會有醫生告訴病患,在自己國家他們無能為力,再也沒跨越愛爾蘭海的孤單旅程。」──愛爾蘭總理 瓦拉德卡

沒了第八修正案,不但墮胎除罪化,愛爾蘭婦女在孕期12週內,有權終止懷孕。只是反墮胎人士罵得再激烈,也無力回天,因為愛爾蘭已經搭上開放特快車。

保守天主教國家 公投通過同志婚姻合法化

2015年,愛爾蘭成為全球第一個以公投修憲、承認同志婚姻的國家,2017年更選出第一位出櫃總理。 30年前,這個天主教人口佔八成的保守國家,離婚違法、同性戀有罪、墮胎要抓去關,但近年來,翻轉之快之猛、令人吃驚。

從公投前民調的55波,到結果的一面倒,愛爾蘭人的選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根據民調,除了65歲以上選民反墮胎,從18到64歲選民都是對公投說yes,尤其是年輕人。

愛爾蘭選擇在世俗法律上跟進其他歐洲國家,也意味著天主教教會勢微,專家分析,除了神父性侵兒童的醜聞重創天主教威望,新時代女權及民主觀念的普及,也使得教會逐漸失去社會話語權的主導地位。

但北愛人想借用愛爾蘭經驗,專家很是看衰,因為首相梅伊必須拉攏北愛反墮胎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她不敢也不便為婦女喉舌;其實墮胎從來就是涉及倫理、宗教、甚至政治的兩難命題,究竟婦女人權和胎兒生命權、孰輕孰重?永遠爭論不休、而人心也始終翻來覆去。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女遭繼父性侵產子 竟因此坐牢18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