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灣學運路線大不同!當年總指揮范雲談「野百合學運」

1989年的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連簡稱「蘇東波」的主要威權國家蘇聯、東德、波蘭,也都紛紛被捲入。在中國發生的「八九民運」與「六四天安門事件」則在亞洲投下震撼彈,其餘震也對台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今晚「夜深人未靜」為各位觀眾邀請到台大社科院教授,同時是台灣當年「野百合學運」的總指揮范雲,請她以學運領導者的觀點,分析中台兩國之間運動路線的不同。

更多新聞: 野百合學運30周年 學運世代成台灣中堅力量

「先是中國發生『八九民運』,隔年台灣發生『野百合運動』,兩者有關連嗎?」馮光遠當年事發時尚在旅美,反而可以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審視兩國的差異性。「學習借鑑是有的,不過論述的主軸卻差異很大。」當年的「學運女神」范雲,雖是俗稱的「外省第二代」,但她對於台灣主體性卻有著清晰的自覺,是最早的「天然獨」。「光是『野百合』這個象徵性的符號,都是特地挑選過的呢!」操著一口流利華語,范雲卻訴說著最本土、最local的故事。

原來當年學運時,為了選擇代表性的「符號」來描述運動,傷透眾人腦筋,先是有人提議用「鍾馗」,而「鍾馗抓鬼」鬼就是與蔣家一同渡海,殖民台灣多年萬年國代老賊。「可是鍾馗應該是中國人吧?」范雲回憶,這個提議一提出來,馬上有人質疑其文化來源,訴求「我們要的是本土的象徵。」

於是最後學生們選用「野百合」當代表,除了它是台灣原生種,且花季在春天剛好跟學運時間相同,同時又是原住民魯凱族的最高榮譽象徵。這個選擇標示了當年的學運已有著清晰的「台灣本土自覺」。

「學運對當年的國民黨政府而言,應該是弄巧成拙吧!」范雲的吐槽引起馮光遠的興致,繼續洗耳恭聽。「當時我們這些核心的『學運份子』,覺得國民黨就像是精神分裂。」范雲娓娓道來,原來在比1989更早台灣社會,對國民黨的不滿早已高漲,但當時國民黨打壓學運、社運可謂不遺餘力。然而中國發生民運、武力鎮壓後,國民黨卻像是吃錯了藥,動用全國媒體鋪天蓋地的「讚揚」中國的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是堂堂正正的好青年。」

「我們在這之中,嗅到了運動的正當性。」范雲正色道,當年的學運就像在走鋼索,必須先以「政府讚揚的學運好青年」當防火牆自保不至於被鎮壓,同時還要強調本土論述,來與黨國的「大中國、兩岸一家親」做出區別,箇中奧妙若非范雲身處其中,實在很難了解操作的精緻細膩。

當年的野百合學運,范雲究竟還有哪些第一手觀察精要呢?請鎖定今晚十點民視台灣台「夜深人未靜」。

(民視新聞網/報導)

更多新聞: 湊不到200萬保證金 范雲不選台北市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