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城鄉共學」開展學生多元視野

為了改善偏鄉教育資源較為不足的問題,教育部推動「城鄉共學夥伴學校計畫」,以遠距教學、實地互訪共同學習,讓孩子們接觸更多元課程。像是位在城市與偏鄉的學校,設計彼此特色課程,透過山、海、城市的對話,開展學生的視野。

更多新聞: 「開什麼關什麼」!特力屋不怕進駐林口

學生坐上船,開心聆聽,台南建功國小,位在海邊的學校跟高雄市瑞豐國小以及位在山區的新北市插角國小,三個學校結為夥伴一起共學,海、山、城市的對話,開啟了城鄉間學生移動遊學的契機。

高雄市瑞豐小學校長曾振興說:「在發展機器人,所以小朋友透過機器人的學習,來學習科技。」

新北市插角國小主任陳欣怡說:「我們有一個插角的小民宿,讓瑞豐的小朋友可以到我們插角的,小朋友的家裡面體驗。」

台南建功國國小主任吳儒興表示:「觀察黑琵的生態,我們的遊學路線有兩條。」

而以雙語教學的台南市西門實驗小學則是跟生態人文專長的嘉義縣太平國小、彰化縣文德國小,以虛擬及實體共學,強化雙語與數位學習,培養學生跨界能力。

台南市西門實驗小學校長呂翠鈴說:「我們現在進行這種沉浸式雙語教學,希望能夠分享給我們兩所共學的學校。」

文德國小校長李政穎說:「偏鄉的學校的小朋友可以增加一些視野,我覺得這個計畫是非常棒的一個計畫。」

教育部次長范巽綠說:「其實我們的城鄉共學計畫邁到第四年,有182個學校,偏鄉學校因為他的這個特殊的文化地理的特性,又可以看到城市學校的一般性多元的發展,未來的計劃裡頭還會希望共學的夥伴學校,再加上課程的學習以及國際化的課程的設計。」

教育部為了提升偏鄉教育品質,推動「城鄉夥伴學校計畫」已4年,不但鼓勵校方規劃特色課程,落實多元文化教育,參與的學校也透過遠距教學、實地互訪共同學習,讓學生跟老師有更豐富的學習環境。


(民視新聞/楊怡安、嚴俊強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小孩用背的好處多?專家:在背上視野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