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傅愛模具成痴!「粿模」博物館收藏超完整

早期農業社會,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做粿」,做粿當然少不了「粿模」;在台中太平區有位製作食品模具的師傅鄭永斌,入行超過30年,收藏好幾百件模具,從清朝光緒到現代,每一件都是寶貝,擺滿房間和倉庫,就像一座迷你博物館。

更多新聞: 古董底片歷史將近一甲子!他熱愛收藏住家宛如博物館

走進收藏室,牆壁上各式各樣的模具琳瑯滿目,除了常見用來做壽桃、紅龜粿的模具,還有彌勒佛造型的粿模,這些有的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古董。

早期農業社會,老一輩的人只要遇到喜事,就會拿來做糕餅。從清朝到現代,所有的模具不管是木頭、陶土或瓷器等材質,鄭永斌全都當作寶貝細心呵護。

不論是紅龜粿、月餅還是綠豆糕,上面總會印上充滿古意的花紋,這些其實都是老師傅靠著手工精雕細琢,老闆鄭永斌國中畢業開始學雕刻,1986年開業,他的模具行銷全台灣各大餅行,鼎盛時期,曾經一個中秋節檔期,就雕刻超過2000個模具。

鄭永斌指出,「中秋節之前三個月就進入趕貨期,一早五、六點起床就開始做,我印象中有兩、三次紀錄,中秋節結束後就去醫院掛急診。」

即使現在已經有塑膠模具,取代傳統的木雕模具做餅,但他依舊堅持保留這項手工技術。在他的粿模博物館裡,不只看見民俗工藝,也紀錄了台灣社會的變遷。

(民視新聞/李坤錫、余壽生 台中報導)

更多新聞: 紐約奇特博物館!展示死刑犯最後一餐收據、山寨版美國速食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