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陳建仁接受外媒專訪:未來1年半可能有疫苗 減少社交接觸可維持半正常生活
陳建仁接受外媒專訪,強調社交距離的重要。(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特別專訪有專業公衛背景、曾領導台灣抗SARS的副總統陳建仁。他分享台灣從SARS中學到超前部署醫療量能以及監測疫情的重要,並再次譴責世界衛生組織(WHO)未在第一時間對全球示警,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不過所有國家都已動員起來,表現的比一個月前要好得多」,陳建仁強調,疫苗出現前減少社交接觸,可維持半正常生活。

更多新聞: 疫情影響幼童疫苗接種率下降 北市府教撇步避免人潮

陳建仁首先指出,監測新興傳染病很重要,「尤其因為我們離中國很近,除了SARS之外,2009年還有H1N1禽流感、H7N9禽流感和現在的武漢肺炎」。

陳建仁比較,H1N1發生時,WHO在第一例病例出現後約一個月,就宣布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當時只有三個國家受影響;但對於武漢肺炎,在2019年12月中旬傳出第一例後,這一次WHO卻在隔年1月底宣布PHEIC,「更糟糕的是,他們當時仍沒有考慮任何旅行警報。那為什麼要宣布PHEIC?19個國家已經有8,000例確診,可說是為時已晚」。

陳建仁回顧,「2002年時,我們沒有足夠的N95口罩,因此我們學到要有口罩配給系統並提高產量」,現在,台灣的口罩日產量有1500萬片。另外,「在SARS期間,我們發現醫院感染的風險很高,因此我們提升了醫療保健系統,現在有20,000個負壓隔離病房,我們還建立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因為疫情控制是部門工作,必須進行協調。全國每一個人,不論政府和人民都必須參與,這一點非常重要」。

至於台灣成功的防疫策略能在其他人口更多的國家成功複製嗎?陳建仁回應,在任何地方控制任何疾病永不嫌晚,保持社交距離和良好的衛生習慣絕對必要,而一線醫護人員也需要有足夠的防護裝備。陳建仁指出,「英國和美國正在盡力做到這一點,台灣也願意提供幫助」。

陳建仁認為,武漢肺炎會像流感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且大部分病例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會透過飛沫及污染區傳染,因此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我們共存」。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要準備好和這個病毒長期對抗,這也是必須研發快篩和抗病毒藥物的原因。

陳建仁說,未來1年或1年半之內,或許就會有疫苗,但在此之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動,只要過半的民眾減少50%社交接觸,大家就能過著所謂「半正常」的生活。

陳建仁指出,台灣與歐盟、美國有三個疫苗開發團隊正在合作中,進行有關測試抗原與測試抗體的研究,「我們希望很快能獲得許可,我們很高興分享我們的所有新發展。在藥物方面,我們參與了瑞德昔韋的臨床試驗,這對於重症患者似乎相當有效,而對於輕度病例則更好」。

陳建仁表示,他曾認為全球疫情要觀察到5月底,但很難準確預測,「歐洲已經達疫情高峰,並正在下降,而美國還在上升。所有國家都已動員起來,表現的比一個月前要好得多。這是遏止Covid-19全球化的一個好現象」。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陳建仁與美國母校視訊分享抗疫經驗 AIT:台灣是可靠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