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人的廚房──民族夜市

先父是位老饕,台語說「食食通」,非但饕口饞舌,而且是那種「為了一張嘴,跑斷兩條腿」的典型。

從前我在電視台當總監兼主持人,有個節目叫「一千塊遊台灣」,得全台拋拋走去尋訪美食與旅遊亮點,就在計畫介紹屏東時,我的製作人自行請纓要先到著名的民族路夜市去勘景,於是拿著幾本觀光書就往南部跑了。

其實我心想,這屏東的美食權威不就在我家?父親大人應深知其中三昧,我也常聽他說屏東夜市有哪些小吃,最是令人想到就垂涎三尺的。

我的祖父輩是屏東的富有家族,古厝老家當年有四千餘坪大,那時候家族裡請來一位拳頭師,專教宗族的男人們各路拳法以保家護身,再從台南聘來一名總舖,人呼阿義師,專司傳授婦人家們烹調之道。而我祖父當時兩者俱學,除拳路打得虎虎生風外,後來那「刀子」功夫在家道中落後,祖父為維持生計便在門前擺起了小吃攤,我聽聞其中鹹粥、紅糟肉、八寶丸等等,都非常令人稱道,又因為我母親是大媳婦,所以在一旁幫忙,學會不少這方面的廚藝,至今我的叔輩們都非常懷念,希望大嫂能傳授幾手。

而父親則是天生愛進廚房,也不知從哪裡習得外省手路,出起菜來竟也能統一中國,到了我這一代,我乃君子遠庖廚,好在吾弟也是個天生廚人,能讓我至今只出一支嘴,管吃與評論,不亦快哉!

話說我那位製作人經一番探查後,就直接與我約在夜市裡見面報告成果,我當然也邀了父親一起來,製作人一番指天畫地,說這家好吃、那家大碗,先父眼睛一瞪,說都找錯家了,隨我來!

民族路夜市其實不只是晚上才有,幾乎從早到晚24小時都有店家營業,是屏東的廚房,大抵任何時段都能有驚奇的發現,幾乎攤攤都好吃。說來,先父與我兩代都愛來這夜市尋覓美食,後來我因係螢光幕上的名人,比較容易和店家混熟,談得深入,再綜合友人推薦,寫就幾家讓讀者得以一窺美味的樣貎:

其一、是阿狗的切仔擔。那年製作節目時先父首推的一家。阿狗是創辦人的綽號,已經是七十餘年的老店,傳承三代,切料品相很多,醬料特殊,諸如當日現做的粉腸、大腸、米粉炒、糋(炸)肉圓等皆頗膾炙人口,隔壁還有家「東興」雜貨店賣當日來自善化廠現打的台灣生啤酒。

切仔擔和台北的黑白切其實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反而和台南的「香腸熟肉」或「飯桌菜」或者嘉義的「滷熟肉」比較相近,大抵基本上所有的主要「物配」(mn̍gh‑phè) 都是由店老闆親自準備,尤其像香腸熟肉,本來是總舖師辦桌淡季時賴以維生的小生意,順便展現廚藝,一旦客人「試吃」滿意,來找這位刀子師去辦桌,那就會把他的香腸熟肉攤暫時閉門休息了;而黑白切則大都是中央廚房產出,和擔前切菜者的手藝無關。

其二、是民族路與復興路交叉路口,亦即夜市入口第一家魠魚羮。那高湯用魚骨、柴魚等來牽羮打底,摻入白菜、大塊的炸魚,滋味沒台南的過甜,而且加入蛋絲,使得羮湯的滋味更形綿密,可選麵、米、飯等入羮,且有肉燥佐餐,飽足感甚佳。

其三、為54號攤的「豬頭」排骨飯。招牌其實是「夜市快餐」,但其上畫了個豬頭好辨識,那排骨非常巨大,料好實在,不過台灣南北對排骨飯的認知有落差,台北是炸排骨,而屏東則是先醃、後炸再來滷,滋味不同。

這家的排骨飯每片尺寸很驚人,叠起來像排骨山脈也似的,是許多南台灣棒球選手的最愛,也因此名聲遠播。

其四、是蘇記香菇肉羹。這一攤(14號)宣稱創立於1953年。米粉、炒麵、炒飯配以香菇肉羮或旗魚羮,其中蒜頭炒飯風味特佳。

蘇記肉羮已傳承到第二代了,第一代的蘇母17歲就賣起這一味來養兒育女。肉羮使用豬的後腿肉,而且是以手工循著纖維脈絡切開,食來無咬不斷的硬筋;旗魚取其背剖的魚嶺肉,手工揑製成浮水羮,最有趣的是,也可來碗海陸旗魚肉羮湯,口感層次頗為複雜。

其五、藏在興市巷裡(83-1號)的福記餛飩,老闆陳大境生性風趣,父親來自中國福州,但他卻一再強調自己是道地的台灣人。

他的餛飩肉餡是豬後腿那塊隆起有如人臂肌肉的「老鼠肉」,這部位最為細嫩,少油脂而Q彈,然餛飩亦有油炸,通常點炸與不炸者綜合歸一碗,我的最愛是再來一碗使用胡麻不惜成本而味道濃郁的麻醬麵,再來一盤活魷魚,那就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了。

活魷魚不只浸水泡發而已,福記的做法很用心,先在陽光曝曬,除了吸取天地之精華,主要是曬乾者食來較脆,坊間如差這麼一步功夫,口味就差許多了。

其六、為1946年創立的碗粿楠(興市巷31號),薪傳三代,專賣三樣:碗粿、肉羮和四臣湯。碗粿裡包有豬肉、香菇、鹹蛋黄和肉燥等,遵古法製作,用陳年在來米而不羼入樹薯粉來增加彈性,所以做出來較為軟心,不過這家碗粿的色澤不像府城的黑碗粿,而是鹹淡適中,頗受歡迎。

賣碗粿通常會配以四臣湯。一般四臣湯是以淮山、芡實、蓮子、茯苓四味中藥熬製而成,如四味全放,則漢藥太重,所以大都只取蓮子,而茯苓則為薏仁所取代。

其七、為1947年開賣的王氏雞肉飯,也兼賣味美的鴨肉冬粉,最特殊的那一味滷米血,羼入甜醬、再撒上花生粉,如此搭配,我全台走透透,鮮之見也。

所謂雞肉飯,重點除了好吃的肉質外,重點還有那米飯的優劣決定美味的高下。這家號稱挑選屏東市米廠裡最好的白米,再淋上自製雞油與肉燥油,再舖上兩片私房菜頭乾,甚為「四配」。

旗魚湯亦由店家每日新鮮現做,怪不得食客盈門,生意沖沖滾。

其八、為日式小館(民族路65號),與其說是日式,其實是台灣人愛吃的台式日本料理口味,那關東煮是當日新鮮材料,最令人留下深刻的印像。

此店約有二十餘年歷史,其中的日本料理真的都很「台」,所以握壽司的價格也很平價;關東煮內的食材自然就是在便利商店而裡能看得到者居多,但湯頭可是生鮮許多,這裡也賣台南的鍋燒意麵,而不是日式鍋燒烏龍麵哦!

其九、民族路61號的正老牌肉圓是南部常見的炊蒸的做法,皮Q、軟滑、體積小,一碗可以裝三粒,我年輕時經常來光顧,可以吃個好幾碗,當時還有一件要事,就是因為生意實在太好,大夥兒忙得不可開交,如果火氣大,就經常有許多激情演出,現在演變成「單打雙不打」,單月和雙月分由兩家子人來經營,不知是否由聯合國介入調停,看來兩家相處從此相當平和了!

其十、光看店招是「冰菓室」就知道「進來涼」是老字號了,1949年於不遠的光華戲院旁創業,現已經是第三代了,圓筒形的枝仔冰是我幼時的最愛,越賣品相越多,八寶冰、情人果冰、芒果煉乳冰、草莓煉乳冰和蜜某頭等,都很令人心涼脾肚開,更是網路團購的熱賣品。

我要來屏東夜市享受美食,最後一站至少會來吃盤蕃茄,那沾料以糖攪和薑汁浸入特製醬油裡,數十年滋味不變,封存了我許多年輕的記憶。

進來涼之外,民族路口的愛玉從日治時期到現在了,此外,老李泡泡冰等的各式果汁均頗受歡迎。

冬天圍爐吃火鍋,屏東的口味是以潮汕的沙茶火鍋為主,如新園牛肉火鍋、隆賓汕頭火鍋等,忌食牛肉者,也可以到「謝謝羊肉爐」來嚐嚐。

再寫下去,本文恐成夜市美食全攻略,然而我忽憶起父親生前到底是來這裡吃過多少攤?想來我自於台北就業後,便少有時間能回屏東來長期渡假,一天只能吃三餐,想陪父親遍嚐夜市美食當然不容易,更何況他嘴雖不濶,卻真的是食四方,不過雖然父親已辭世多年,這夜市的老店大都傳承到下一代了,他愛吃的口味,現在換我發揚光大,乃一付熟門熟路的模樣,帶著家人及親朋好友來去大快朶頤了。


本文由 魚夫 授權,原文 連結 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