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轉吧!農村/民視異言堂

若與全球許多國家的氣候相較起來,台灣乘載著天佑的幸運。四季如春或許形容太過,但也的確少了極冷/熱、極乾燥/潮濕的先天困境,農業在台灣,一直是存在著發展機會的產業。然而,機會卻也可能意味著,收成時有時無的不安。

午後經常下大雷雨的夏季,我們來到嘉義縣太保市的露天西瓜田。高溫空氣裡,農人頂著大太陽,既要梳理藤蔓,又要警覺地嗅聞空氣中的濕氣。因為,只要下起大雨,或遇上颱風,瓜藤上好不容易結出的果實、花苞很可能被打壞。運氣好,損失少,運氣不好,打掉重鍊。

機會,意味可能性,潛藏著不安,更暗示「賭」的成份。

不單是收成多少,品質如何,農人都得與老天爺對賭。「老天爺沒收回去,剩下來才是我的」,一句話道盡傳統農人的拚搏勇氣,和就算賭輸也樂天知命的性格。

然而,面對氣候變遷、病蟲害演變、市場價格起伏,以及市場競爭,新一代農民已不能再以過去思維、做法對應環境的快速變化。當全世界農業都在向精緻、精準、更貼近消費市場的趨勢轉型時刻,台灣的青農也意識到改變,迫在眼前。

我所看到青農的作法,他們先把「賭」的成份降低。也就是說,花更多金錢成本、技術、時間,為農作物蓋溫室,學習新的栽種技術,無非是希望降低風險,讓農作物產出穩定收益。這部份舉動是鞏固自己的本,儘可能「不要賭」。

但是做出市場區隔,卻仍然需冒風險。譬如,手中栽種的產品仍收益穩定時,就先培養下一個替代商品。玉女番茄還很熱銷,農民們還在搶種時,要不要撥出一塊地,先試驗不同品種的彩色小番茄?種苗成本貴1.5倍,採收人工多20%,價格卻未必同比增加,持續做可能賺不了,怎麼辦呢?一方面再看有沒有更省時省力省成本的栽種方式,另一方面,轉向海外市場找出路。當然,把作物栽種季節轉移時間也是方法。例如,原本秋冬季生產的作物,轉移到夏季來種,用供給的時間差切入市場,避開供過於求的地雷時機。

以上這一切新嘗試,都需要冒額外的風險,那依然是「賭」。然而,因為已經具備既有技術、硬體設施、穩定的收益,這部份賭得起。若著眼於避免市場一窩蜂栽種,價格崩盤的戲碼一再上演,新冒險更值得賭。

我們也發現,青農給出另一個啟示─「分享共好」。

栽種新品種、新技術,風險自然高,那麼,為何不找多人來一起分擔風險?青農們若要快速掌握種植眉角、市場先機,分享經驗,將比過去更重要。謝俊宏的協會裡,每周固定聚會,青農們彼此分享栽種心得,儘管農作物是細膩的生命體,每位農民的對待方式也未必能移地、移人栽種保證成功,但至少有了前車之鑑,也多了見招拆招的基礎功力。

此外,在小農林立的台灣,如何讓大家的行銷供貨能力穩定,足以聯合起來跟大型通貨商談條件,甚至契作,減少價格波動,讓大家收益更穩定,則是青農們成功更迫切的最後一哩路。

從農者與老天爺對賭的性格,是勇氣,也是值得自豪的韌性,我們早已具備。但還差一段距離,那就是把賭的重點轉移,轉向透過眾人之力,往更新的品種、技術,市場進軍的努力。

完整版影片:【民視異言堂】蕃轉吧!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