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的人情味:十全大補蛋
【我們推薦這篇文的原因】來到澎湖,除了欣賞震撼的壯麗景觀,走一趟老藥鋪「乾益堂」,吃上滋補強身的十全藥膳蛋,配著當地著名的風茹草茶,空氣中混著漢藥的特殊香氣,讓人不自覺話匣子大開,便是這裡難忘的日景。

馬公市中央老街的最北端有口四眼井,係著名的觀光景點,2002年進行修復時,完工後縣府在井邊立一石碑,上書:

馬公四眼井俗稱四孔井,似開鑿於明中葉,距今約4百餘年,水量豐沛。本井內徑淨寛1.4米,為維護汲水安全及秩序,逐於其上舖設長約2.2米、厚約9公分之石皮條6片,並挖鑿內徑約36公分之井口四個,據傳中央街之舊名大井街即因本井而得名。

古早時代沿中央街朝天后宮往西走最為熱鬧,萬頭攢動,比石滬捕來的沙丁魚還要多,當時有四家藥房生意沖沖滾,其中位於四眼井旁的「乾益堂」漢藥行更是生意鼎盛,一般漢藥行都有座大藥櫃,前方則擺置一付低矮的櫃檯以供抓藥、打包,檯前留出座椅和走道,我聽聞早期因為生意太好,小孩子要從走道裡鑽進人群裡面都很困難。

乾益堂今之建築外觀始自日治時期的大正7年(1918年),係RC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面積71平方公尺,建築面積21.75平方公尺,樓高二層,上層52.89平方公尺,下層68.86平方公尺,外牆洗石仿石,裝飾採新藝術的簡約幾何風格,在轉角及線腳處等均顯現昔日工匠的細膩處,外觀正立面的樣式一直保留至今,二樓的陽台和開窗形式亦未曾改變;內部空間為傳統長屋,原佈置為一樓前段是藥舖,中段則為蒸薰室及主人房,後段天井下利用為清洗漢藥的所在;二樓前段為神明、公媽廳及烘藥場所,前方陽台可曝曬藥材,中段為總舖,區隔兩小房,乃家中伙計及傭人房。

漢藥的經營環境隨著時代的衍變而日趨式微,1993年乾益堂的第三代經營者薛光華接受中原大學李教授的建議,以其調製藥膳的本來專長,開發出十全大補蛋,推出後頗受歡迎,1997年我時任電視台總監兼主持人,曾帶隊到澎湖拍攝,製作「1千元遊澎湖節目」,團隊選定這樣補品為介紹對象,節目播出後也收視率狂飆,一時間竟然成了澎湖的名物。

二十餘年後,我「年老珠黄」又來到四眼井舊地重遊,沒想到居然被第四代認了出來,齊呼相見歡,還在感謝我是讓他們的藥膳蛋電視曝光的第一人,澎湖人如此熱情,當場令我實很感動,自此一來澎湖,得空便來坐坐,來顆蛋、2塊豆干,1瓶風茹草茶或仙人掌茶,話匣子便打開了。

在漢藥的治病或養身觀念裡,一般四物、四君子和起來稱八珍,八珍再加黃耆、肉桂等,則為十全,四物藥材指的是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或熟地),四君子為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到了十全則為滋補強身的上品了。

當然各家的配方不同,這「乾益堂」的秘方被我問了來:大抵是當歸、川芎、酒芍、熟地、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紅棗、柑杞、黄蓍,其實和市售的藥包差不多,也有人仿製,所以只差熬煮的誠意不一樣,還有就是人情味了,這可比什麼都補。

用手機拍了影像來分享:

乾益堂漢藥行:
地址:880澎湖縣馬公市中央街42號
電話:(06)927-2489

本文由 魚夫 授權,原文 連結 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