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案件改編成電影 世新校友虞戡平導演:應深入描繪角色背景
更多新聞: 透過畫筆走出束縛 小鬥士描繪生命故事

世新大學廣電系開設「廣電學產合作專題」特色講堂,每週放映和法律相關的影集,並在映後邀請法界人士和編劇導演一起賞析,用「傳播貫穿各學門」的核心目標傳遞法律素養與價值。日前播放南韓改編真人真事的電影《七罪追緝令》,邀請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吳冠霆及曾拍攝《女兵日記》、《搭錯車》的導演虞戡平,以專業的司法角度和影視製作經驗分享觀影心得。

虞戡平導演(右)

《七罪追緝令》改編自2007年發生於南韓釜山的真實事件,主角朱智勳在電影裡飾演狡詐善辯的殺人犯,他曾因韓劇《宮》爆紅,沉寂一段時間後出演《與神同行》,重回事業高峰,另一位主角則由影帝金倫奭飾演辦案刑警。劇情描述兇嫌入獄後向刑警自白過去還曾另外犯下7起殺人案,然而沒有報案紀錄、缺乏證據也找不到屍身的情況下,刑警僅能聽信兇嫌的片面之詞,真假難辨的追查過程也因兇嫌供詞反覆更為棘手,展開兩造攻防戰。

吳冠霆指出,台灣和韓國的司法制度相似,《七罪追緝令》精準呈現法律問題,直言沒有人能保證一輩子都不會走進法院,但若真走進法院後必定希望能遇上公正的法官,以此探討電影中的法官面臨不同判決的狀況,並進一步強調如被告自白須出於完全自願、法律時效的規範必要等,提醒「法律不保護在權利上睡著的人」。

現場學生針對電影情節對應到現實司法層面,踴躍提出疑問

跳脫司法層面,虞戡平則從戲劇角度討論之,認為該片改編自真實案例,田野詳盡、事件敘述完整,作為提供法律系學生或法界人士思考是極佳教材,但卻流於過程敘述,少見深入刻畫人性背景。虞戡平說道:「好的電影是靠影像、聲音呈現,而不是流於平鋪直敘。」指出若要電影感人,則必須重新解構表現手法。

現場學生也針對電影情節對應到現實司法層面,踴躍提出疑問。吳冠霆回答,有些橋段是戲劇呈現方式,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並回應導演指出電影結構稍有瑕疵的看法,附議到該片在影視製作上仍能再更明確和細緻。虞戡平則表示,拍攝影劇應具備同理心才能增加精彩度,也藉此強調如《七罪追緝令》是非主流電影,必然要獨立製作,勉勵在場學生在學生時期多挑戰獨立製作,厚植在專業議題上的了解,以期讓創作架構更加完整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