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傳播達人曾鴻陽的科普奇幻旅程

圖一: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曾鴻陽教授訴說如何跨到科學傳播領域

張馨仁/圖 李品臻/文

  世新大學傳播講座今(1)日邀請到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曾鴻陽教授於世新大學國際會議廳演講,曾鴻陽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專長為天氣診斷分析、氣象傳播,這次以科學人的科普奇幻旅程為主題,為世新學子解說科學家獻身科學傳播的心路歷程。

  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首先致辭道:「去年我有機會探訪文大,當時在那看到了一道彩虹,關注許久,文化大學這個地方特別適合彩虹,彩虹除了文學、藝術性的象徵希望及夢幻,那科學家對彩虹的看法呢?除了太陽的直射、反射外,彩虹出現的時間長短也會是科學家關注的一個點,民國106年11月30日曾教授就代表台灣在文大做彩虹觀測,並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最長壽彩虹,真的非常榮幸能邀請到曾教授來世新演講。」


圖二:世新大學 陳清河副校長介紹曾鴻陽教授


  「每天新聞都會有氣象預報,有這麼多的時間做宣傳,氣象的科普居然沒有辦法深入一般民眾心中,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曾鴻陽以自己學大氣科學為例,說明天氣預報本身就不可能是準確的,但資料顯示1/2以上的人覺得氣象預報是不準確的,卻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覺得要依賴氣象預報,他認為這裡產生了矛盾。

  「一開始我完全不懂傳播,但看到民眾對於氣象播報的反應,讓我重新審視在科學和傳播之間是否出了問題,我們的語言是否無法讓大眾了解?」談及如何踏入科學傳播,他說科學是在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很緩慢的,從一開始的不了解,經過資料收集後,逐漸縮小範圍,最後才會達到科學家所要的目標。而要如何報導科學呢?這就得仰賴媒體,在科學和媒體之間就出現了差距,那就要有人去了解。


圖三:曾鴻陽教授笑談曾經參加氣象直播節目


  談到對科學傳播的想法,他認為科學家跟一般人一樣,有衝勁、有理想,且非常執著,相當專注於個人專業領域,為科學貢獻己身,此為個人成就。若科學能夠透過傳播的方式普及,就可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發揮影響力,將可能性往外拓展。

  曾鴻陽表示:「科學是一個很昂貴的投資,只有全民一起參與,科學才能被完整的呈現出來,我們希望透過傳播的方式喚起更多的人喜歡科學,並培養更多喜歡科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