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脂肪沒要求標明產地 醫師憂豬油恐成漏網之魚

中央明年(2021年)進一步開放萊客多巴胺美豬進口,雖然規定豬可食用部位未來都必須應標明產地,但豬脂肪卻沒清楚要求,讓豬油可能成為漏網之魚,醫師認為可能還是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疑慮,甚至可能隨脂肪累積在人體建議豬油也要標明產地。

更多新聞: 護豬農、替民眾健康把關! 屏東餐飲挺台灣豬當「最佳豬隊友」

豬肥肉切丁,放進鍋裡油炸,經過提煉豬油脂進一步製成金黃色的可口豬油,炒菜、拌飯很多人愛用,但含萊客多巴胺美豬明年開放進口,不管豬肉或內臟都要求標明產地,唯獨豬油似乎被忽略,讓醫師很擔憂。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當然說過程一定是高溫啦,可是說要把我們的一些化合物,全部都破壞掉,讓萊克多巴胺都不見,我想不容易,其實還是標示清楚會比較理想。」

醫師顏宗海擔心萊克多巴胺不易被破壞,還有醫師認為,脂肪容易累積在人體,很難代謝掉,尤其陳時中證實美豬將全豬進口也建議內臟更是要少碰。

顏宗海表示,「你在飼料當中加了萊克多巴胺,當然最後它比較容易沉積在一些內臟組織,本來就會其實不只萊克多巴胺,環境荷爾蒙重金屬還有抗生素,很多東西化合物殘留都容易累積在我們的內臟組織,所以我們在醫學上都說,其實內臟組織是一向最不健康。」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本來豬就是全部都進,以前也是沒有分,那就是豬的進口,那相關部位,特別部位的安全標準,我們會蒐集相關的意見,根據人的安全存量來訂定。」

美豬進口引發諸多健康話題,豬油會不會成為管理缺口?也引起話題。

(民視新聞/李世宸、羅執中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