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半數發現多晚期 治療後易復發
卵巢癌號稱「寧靜殺手」,吳貞璇醫師表示,早期卵巢癌沒有症狀,若出現腹脹、腹痛、月經不規則等症狀,超過一半患者發現已是中晚期。且卵巢癌即使治療後,7成患者3年內會復發,腫瘤逐漸產生抗藥性,疾病很快會再度復發,陷入惡性循環。
晚期卵巢癌治療 目標延緩未來復發時間
因此晚期卵巢癌治療,目標是延緩未來復發的時間,吳貞璇醫師說明,主要以手術為優先,盡量將腫瘤切除乾淨,且術後再搭配輔助性化療,減少癌症復發機率;如果腫瘤擴散嚴重,也可考慮先接受術前前導性化療,讓腫瘤範圍縮小,再進行手術與術後化療;若癌症已出現遠端器官轉移,則會以化療為主。
當癌症復發後,吳貞璇醫師說,會評估腫瘤對鉑金類的化療藥物的敏感度,若藥物敏感可再使用鉑金類藥物治療,如果有抗藥性,則選用非柏金類藥物化療。
標靶藥物新發展 維持性療法助延長復發時間
然而,卵巢癌仍有上述復發間隔越來越短的特性,所幸目前卵巢癌治療的標靶藥物持續進步,在患者接受完整治療後,作為維持性療法,有助延緩癌症復發時間。
吳貞璇醫師提到,其中一款標靶藥物屬於血管新生抑制劑,可阻斷供應腫瘤養分的血管,讓腫瘤「餓死」,可用於卵巢癌初次診斷後一線使用,或者復發後使用,建議與化療並用,不僅減少腫瘤血流供應,也能促進化療藥物至腫瘤的效果。研究指出,第一線使用有助延長復發時間達1年半,且對於腹水改善效果不錯。
另一款則是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適用帶有BRCA突變基因,且鉑金類藥物敏感的患者,於術後化療後作為第一線維持性療法,或者癌症復發後使用。
台灣約有15%卵巢癌患者帶有BRCA突變基因,吳貞璇醫師說,根據美國國家癌症指引(NCCN),建議卵巢癌初次診斷時進行基因檢測,臨床研究發現,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6成患者3年內還未復發,是相當大的突破。
若錯過初次診斷的時機,吳貞璇醫師補充,也可在卵巢癌復發後基因檢測,復發後臨床試驗顯示,使用鉑金類藥物的組別約5.5個月惡化,而具BRCA突變基因,且復發後對鉑金類藥物敏感,使用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後,無惡化存活期可達約19個月,增加13.5個月,等於降低7成復發風險。
卵巢癌走向個人化醫療 醫鼓勵患者別放棄
吳貞璇醫師說,對於卵巢癌的新式藥物是樂觀其成,目前癌症走向個人化醫療時代,已經有不錯的標靶藥物,鼓勵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她也提醒,卵巢癌是無聲殺手,婦女應一年一次子宮、卵巢身體檢查,有機會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本文由 健康醫療網 授權,點此觀看全文)
更多新聞: 身高矮小打擊自信心!國中女學生泣而求診盼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