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電影的另一面-3】港片與本土意識夾擊「瓊式年代」走入歷史│故事台灣
(圖片擷取自瓊瑤的春光花園粉絲專頁)

瓊瑤電影最後是如何走向頹勢呢?瓊瑤自組的巨星電影公司在1983年推出《昨夜之燈》後,便不再發行電影。

更多新聞: 瘋追劇/Netflix必看!《后翼棄兵》外6齣必追小說改編影集

除了在《昨夜之燈》先前發行的《問斜陽》結局不討喜,發展成熟的香港電影已開始在台灣站穩腳步,功夫片、武俠片、喜劇片大受歡迎,加上瓊瑤與發行商之間的糾紛,因此畫下句點。

(圖片擷取自瓊瑤的春光花園粉專)

但其實瓊瑤電影成也時代,敗也是因為時代。1970年代中期以後,國民黨政府遭遇退出聯合國、邦交國雪崩式下滑等打擊,台灣進入本土化時代,鄉土文學論戰、民歌運動,都是反映時代的趨勢,但瓊瑤電影「不食人間煙火」的特色,已成為硬傷。

與瓊瑤電影《問斜陽》同檔期的新藝城喜劇片《難兄難弟》十分賣座(圖片擷取自百度百科)

這時新導演,如侯孝賢、陳坤厚,由於電影工業技術、商業體系欠缺,因此嘗試在商業電影放入「寫實元素」、捨棄誇張的劇情堆疊、貼近台灣社會的現實生活、改用銀幕新人,成為80年代「新浪潮電影」的起步,台灣的電影終於將目光移到自身,聚焦於周遭的人事物。

後來的台灣新浪潮影人合照(圖片擷取自《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預告片段)

之後瓊瑤退出電影、將重心轉往電視,類似的手法在80、90年代再掀戲劇與明星熱潮,但過去瓊瑤作品是否仍像過去一樣具有深刻的影響力?從近年瓊瑤重出江湖,甚至轉往中國再翻拍舊作或推出接續作品,聲勢仍不比過去,或許便是一項證明吧。

(民視新聞網/陳思瑀 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瓊瑤電影的另一面-1】愛情小說如何躍上大銀幕?黨國政治是推手│故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