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美國國會山莊1月6日在進行總統當選人認證時,遭到數千抗議者攻陷,這是美國兩百年來頭一遭,上一回美國國會淪陷是在1814年與英軍的二次獨立戰爭,整起事件震撼國際,時代雜誌甚至以「民主遇襲」來形容。

但美國國會山莊向來維安森嚴,擁有獨立執法單位,國會警察局常備人力約兩千三百人,此外華府警方也經常處理大規模抗議事件,經驗豐富又有重重維安的國會山莊,為何會門戶大開,甚至讓示威者佔領議場,引發各界質疑。

更多新聞: 全球/「橄欖與葡萄藤之地」 巴地爾村列瀕危世遺

|兩百年第一劫!美國國會山莊遭川粉攻陷|

從示威到暴動,2021年第六天,美國國會山莊遭逢兩百年第一劫。1月6日中午,美國國會山莊在認證選舉人團票時,2.5公里外的白宮橢圓草坪上,美國總統川普正在向支持者演說,但川普喊出前進國會後,人群開始朝國會山莊蔓延。

為了就職典禮設置的鷹架成為示威者的舞台,還有人直接翻牆而上, 相對少數的警察根本攔不住大批示威者。從群眾包圍國會到衝擊防線,短短26分鐘國會警察全面潰散。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1月6日下午兩點半左右,美國國會正式淪陷,抗議群眾兵分三路,一路從西北側破窗而入,一路繞道後門從東南方入侵,還有一部分在正門與警方對峙,雖然正門警察施放催淚彈閃光彈堅守崗位,但其他區域的警察,有的乾脆放棄守位後退,有的不清楚狀況直接放人進入大樓,甚至還有警察與群眾一起自拍,一場光怪陸離的佔領國會行動刷新美國歷史。

轉播中的媒體眼睜睜看著抗議者,在百年國會山莊裡逛大街,群眾還開心在雕像廳內合影留念,背景壁畫是兩百年前美軍打退英軍的場景,諷刺的是上回國會淪陷就是遭到英國攻擊。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恐怖組織曾揚言摧毀 國會山莊竟遭「自己人」攻破|

兩百年來美國國會山莊發生過零星闖入事件,也曾有外國恐怖組織揚言摧毀,日前美國五角大廈還收到威脅訊息,指稱有飛機要撞入國會山莊,以報復美國擊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但沒想到率先攻陷國會山莊的竟然是自己人。

參眾兩院會議被迫中斷,副總統彭斯等領袖被緊急護送離開,維安人員封鎖議場、用家具擋住大門,掏出槍枝戒備如臨大敵。民主黨眾議員魯伊斯直言「這是我覺得最接近死亡的時刻,隨時都可能有人拿著半自動武器衝進來」。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全場最臨危不亂的竟是一名退役陸軍眾議員傑森克洛,當過四年遊騎兵、打過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他,靠著戰場經驗協助大家就地掩護、戴上防毒面具,他還心有餘力安撫崩潰同僚。克洛事後表示,「我當兵是被訓練作戰,我當兵是因為我愛美國、熱愛冒險,被派去伊拉克、阿富汗,去海外部署三次,但從沒想過身為眾議員的我在美國國會山莊會也要戰鬥,2021年會發生這種事實在是超現實」。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更超現實的是一牆之隔,一名也高呼愛國的退役空軍女抗爭者遭警察擊斃,但眾議院議場還是被攻破,有人高坐主席台嘻笑拍照,眾院議長裴洛西辦公室更成為拍照打卡景點。這場國會殿堂淪陷的鬧劇拖了整整4個小時,直到華府特區警局督察帶隊進入國會,與FBI以及特警小組聯手清掃後,總算在當天晚間六點宵禁前收復失土。

|放任示威者入侵破壞 國會2千名警察無用處?|

國會山莊常備警力達2300人,911恐攻之後維安更加森嚴,平常遊客不得踏上廣場台階,就連華府特區警察也必須申請才能進入辦案,更遑論短短半年前的非裔人權抗議,當時警察與國民兵簡直鋪天蓋地。

其實就是因為半年前處理抗爭者引發輿論爭議,導致國民兵投鼠忌器,尤其國會山莊又具有獨立性,因此美國國防部在沒有收到申請支援的前提下,無法提前部署人力,而對方求助後、國民兵又必須重新裝備才會姍姍來遲,至於特區警察局則喊冤,說根本沒預料到會有攻佔行動。

但根據美聯社報導,許多基層警方與聯邦警方都抱怨,極右派早就嗆聲攻佔國會,甚至網路上還出現這樣的公然號召,呼籲群眾1月6日揭竿起義。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臉塗星條旗、頭戴牛皮帽 示威帶頭者極右派狂粉|

闖入美國國會山莊的帶頭者大有來頭,這名臉上塗著星條旗、戴著牛角皮帽的男子,本名傑克安傑利,暱稱「Q薩滿」,是極右派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的知名狂粉,他身上的重疊三角形刺青是北歐戰神奧丁的象徵,也是白人至上組織「沃坦派」使用的符號,此外極右派新法西斯團體「驕傲男孩」的多名領袖也現身這場國會佔領行動。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而原本是川普親密戰友的共和黨參議員葛拉漢,要求將每一個入侵國會者繩之以法,但事後他在機場遭到川普支持者的圍剿,美國雖然收復了國會山莊,卻難以收服分裂的人心。

全球/兩百年來頭一遭!美國國會山莊暴動震驚國際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全球/歐中簽署投資協定 牽動「美中歐」三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