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禮盒募款 助肯納症患者培養生活、工作能力

近幾年,台灣開始用肯納症,代替過去使用自閉症這個說法,2004年由4位家長共同成立基金會,學員透過手作食品,培養獨立生活和基本工作能力,未來目標是建立一座肯納莊園,所有家庭互相扶持,但受到疫情影響,募款計畫和中秋禮盒的訂單數量都不太理想,希望透過外界的善心,可以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更多新聞: 抗議知本光電開發案 原住民組人牆擋會勘
中秋禮盒募款 助肯納症患者培養生活、工作能力

老師在旁邊仔細叮嚀,一個中秋禮盒裡要放幾包咖啡,另一頭則是忙著切開椰棗去籽,交給下一位,塞入杏仁果,蓋章、折包裝紙盒,到最後的裝袋,就像是一條無形的生產線。

老師說,「 會需要看他們每個人的個性和狀態,在旁邊輔助,我們有時候也要看他們臉色」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乖乖聽老師教導,因為罹患肯納症,就是一般俗稱自閉症的正名,有著「肯定」和「接納」的涵義,患者因為腦部損傷,導致認知、語言和知覺的發展障礙,與人互動溝通相對困難,因此在許多社福機構裡,比較難被接納。

中秋禮盒募款 助肯納症患者培養生活、工作能力

彭玉燕的兒子,就是肯納症患者,看到蛋黃酥裡的蛋黃,堅持要把它挖掉,她也就是笑了笑,叮嚀39歲的兒子,把糕點裝進塑膠袋裡,再放進背包。2004年,她和其他三位家長約定,若誰先離開了,就把孩子託給對方照顧,後來成立基金會,希望能幫助更多成年肯納,培養獨立生活和基本的工作能力。

中秋禮盒募款 助肯納症患者培養生活、工作能力

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董事長 彭玉燕,「我們希望成立莊園,可以讓他們和家長共老,他們才會有安全感,而不是被遺棄在機構裡。」

雖然戴著口罩,但是孩子們並不知道,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中秋禮盒訂單只有去年三成,基金會收入大幅減少,但仍堅持給孩子們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目前有40位家長共同集資、募款,要在桃園龍潭蓋一座莊園,即使父母日後不在了,肯納孩子也能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有「這條件」可領1萬元紓困 23日開放申請「資格、時間」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