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 醫界憂心未來恐無藥可用
更多新聞: 想要戰勝流感大魔王 吃這6種食物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治療細菌感染,許多民眾都服用過抗生素,而醫師在診間常會叮嚀一定要吃完藥物,不可將抗生素分送給旁人,原因就在於擔心抗生素抗藥性(AMR)問題,如抗生素研發速度跟不上抗藥性演進,很可能面臨「無藥可用」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11月18至24日訂定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周」,目的希望提高世界各國對於AMR的正確認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攜手提醒民眾、醫師,不可輕忽AMR的威脅。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許多住院患者都需接受抗生素治療來抑制病菌,但臨床顯示,細菌抗藥性越來越高,增加治療難度,而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常見抗生素已無法控制病情。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3倍,患者一旦感染抗藥性細菌,將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且可能提高死亡風險





《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調查顯示,近9成(87.6%)受訪醫師表示,必須合併2種以上的抗生素,才壓得住病菌,或是改用廣效型的抗生素。7成多醫師認為,這個現象將增加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預後也變差。





衛福部資料顯示,若AMR問題持續惡化,到了2050年,台灣每年約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名死者就有1人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達3000億台幣。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對於抗生素認知嚴重不足,例如,許多人以為感冒時應該服用抗生素,但感冒通常是由病毒所引起,而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無法抑制病毒。





另外,如果服用抗生素時,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例如,連續服用7天,就應該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因為症狀舒緩而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如何降低抗生素抗藥性風險?陳宜君提出,「4不1要」原則,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至於醫師端用藥,陳宜君提醒,醫師應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完沒了的肩頸痠痛 你找到消除對策了嗎?

▸小雪來了!慢性病族群做好保暖準備 避免成低溫受災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更多新聞: 從日本電車傷人事件了解「模仿效應」 關心從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