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筆讚〉俄羅斯與烏克蘭不會等於中國與台灣 除非你心裡希望
(圖/取自facebook.com/mod.mil.rus)

文/周軒

在歷經多次反覆折衝後,俄羅斯終於揮軍烏克蘭,向烏東二省,頓內次克地區與盧甘斯克地區進軍,俄羅斯總統蒲亭終於掀開了他這一連串動作的底牌。

更多新聞: 快新聞/保護北約成員國!拜登調派8架F-35、32架阿帕契進駐北約東翼

這段時間以來,台灣內部不斷有人把俄烏之間的衝突類比為中國與台灣,最主流的說法,大約是像「看看烏克蘭被俄羅斯打,美國與歐盟都沒有派兵救援,所以台灣如果被中國打,這些西方國家也會背棄台灣」這類的言論。散布這種言論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要讓台灣人認為,就算美國澳洲歐盟日本等民主國家近幾年對台灣一改過往有些距離的態度,轉而大力支持台灣參與國際事務。就算台灣對美國開放了含萊劑的豬肉、就算台灣重新調整了對福島五縣的食品進口規範,一旦戰事到來,這些善意都是徒勞的,西方國家才不會為了台灣出兵打仗。

然而,要破解這樣的消極言論,其實也相當簡單。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烏克蘭東部這兩個地區,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在人口結構上,原本就是以俄裔為主,這是由於二次大戰後,俄羅斯工人遷徙至此的緣故,根據資料,莫斯科當局在近年來,一共向當地發出了約72萬份的俄羅斯護照,這佔了兩個地區約五分之一的人口數。

這給了俄羅斯意圖操弄這兩個地區族群認同,一個很好的基礎,事實上,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後,這兩個地區的人民「自行舉辦」了公投,聲稱脫離烏克蘭獨立建國,成立了「頓內次克共和國」與「盧甘斯克共和國」這兩個國際上幾乎沒有國家承認的國家,烏克蘭政府當然不認同這場公投選舉結果。但這樣的僵局持續了八年之後的現在,俄羅斯再度利用這個優勢,挑動當地人民的情緒,聲稱烏克蘭先對這兩個地區開火,因此這兩個地區的人民受到戰爭威脅,俄羅斯必須要有所動作,保護人民安全。所以遷移當地的「難民」到已經安排好的周遭省分,再來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俄羅斯軍隊以「維和」為藉口,將軍隊開進這兩個地區。

而台灣呢?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資料,台灣人的身分認同,在1992年時有1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到了2021年,這個比例三級跳成為62%,與之相對的,在1992年時有25%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可到了2021,只剩下2%。這樣的結果,告訴我們,中國想要在台灣複製俄羅斯對烏克蘭那一套,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台灣人的「心理國防」,無形中變成了台灣最強悍的國防武器。

再來,烏克蘭的戰略地位跟台灣相比,完全不相同。就地理位置來說,烏克蘭北接白羅斯、俄羅斯、西接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可以說,烏克蘭完全是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緩衝地區,但由於陸地直接接壤的關係,使得烏克蘭本質上就是兩股勢力的戰場。而台灣根本上,雖然也是位居美國與中國之間,更身為第一島鏈圍堵中國的核心,但是台灣海峽成為了台灣與烏克蘭最大的差別,中國除了無法發動大規模的渡海武力犯台,同時艦隊要出海也必定受到台灣箝制。

除了實體地理位置,一個國家在全球供應鏈的扮演何種腳色,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地位高低的重要因素,就這點來講,台灣自然是跟烏克蘭有著相當的差別,烏克蘭主要的產業,可以說是繼承前蘇聯遺留下來的工業體系,以軍工產業為主,如導彈、引擎、冶金等國防工業,過往在前蘇聯時代,可以說是烏克蘭的強項。然而,自從前蘇聯解體後,過往與俄羅斯整合在一起的整個產業鏈被硬生生分開,零組件供應受到限制,加上需求減少,使得市場急遽萎縮,產業也跟著走下坡,而俄羅斯開始尋求國產化,計畫擺脫依賴烏克蘭提供國防工業產品,使得烏克蘭只能尋求國外訂單。最有名的例子,號稱中國首艘航空母艦的遼寧號,就是烏克蘭在前蘇聯解體前打造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半成品。而台灣擁有全世界最需要的晶片生產能力,台積電等廠商形成的產業聚落,對於目前處於晶片荒的全球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資產,就憑這一點,就形成了現實上台灣與烏克蘭的戰略地位不同。

上述對台灣與烏克蘭之間的對比,其實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台灣是不可能變成下一個烏克蘭的,因為台灣跟烏克蘭根本上不是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若要台灣面臨到與烏克蘭一樣的處境,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台灣內部與中國隔海唱和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才有這個立基點採用俄羅斯對待烏克蘭同樣的策略,瓦解台灣內部的心理防衛,製造佔領台灣的藉口,而會去散佈「台灣會步上烏克蘭後塵」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剛好就是隔海與中國唱和的那些人呢?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周軒
責任編輯/劉致綸

更多新聞: 烏俄情勢升溫!俄羅斯坦克、裝甲運兵車 摸黑駛入頓內次克畫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