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華爾街 高雄哈瑪星區老屋重生

百年前填海而生的高雄哈瑪星是高雄現代化的起點,國際貿易、商業金融往來頻繁。當時4層樓高的貿易商大樓,是哈瑪星區內最高的建築物,而隔壁的三和銀行,和周邊銀行形成金融聚落,稱得上是日治時期高雄的華爾街。隨著時代變遷,這兩棟建物原本都要面臨拆除命運,但如今都透過建物活化,重新賦予老屋新的生命。

更多新聞: 自由指數最高!老外揭「愛上台灣」關鍵原因 大讚:有宗教自由

來到櫃檯預定房間,送上的卻是精緻的蛋糕。位在高雄哈瑪星的法式甜點店,包裹著古典洋式旅館外衣,其來有自。原來這間建築物在日治時期,是名為春田館的高級旅店。保存至今的三角形木製招牌,透露出它曾經存在的證據。

經營團隊Scully說,「驛前,是因為前面就是個火車站,春田館就在這邊前面,那時候電話號碼很好玩,其實只有三碼。」

牆上的指針, 刻意停留在晚間19點07分,因為春田館正好就是在1907年開始營業。

在二戰空襲中殞落的春田館,1951年原地重建了四層樓高的建物,是當時哈瑪星區內最高的存在,位於現今鼓山臨海三路上,之後成了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據點,正式命名為貿易商大樓。日治時期的華爾街 高雄哈瑪星區老屋重生前高雄市民政局長張乃千說,「特別是大家可以把時間撥回民國50年代的時候,你可以發現,可以蓋出這樣四層樓、五層樓高的建築,在當時可能就媲美我們現在的101了。」

保存至今的石牌上刻有公會成員姓名,其中這位王泉壽,正是代理引進偉士牌機車的推手之一。

前高雄市民政局長張乃千說,「他是我大姑丈的哥哥,他們其實在高雄市非常有名,王福記企業的創辦人,當時其實這棟大樓就是,由高雄市很多企業名流共同大家所設置的,當時我爺爺剛好時任台灣高雄參議員,本身也擔任雄女的家長會長,所以其實大家可以看到那張雄女照片,很特別的是,那棟雄女的建築物,並不是大家熟知的,在五福路上雄女,而是更往前現在的新興高中,那塊現址的雄女。」

老建物在歷經60年時代變遷,2014年面臨拆除命運,被高雄市文化局搶救下來,採租賃營運方式保存並活化建物。保留洗石子地板、木製門窗,少見日式工法搭建出來的屋頂,歷經龐大的修復工程後,每一層樓各以不同的風貌現身,讓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物,得以延續文化生命。

前高雄市民政局長張乃千說,「大家可以看到,整個建築物裡面的細緻,還有整個建築的美感,我想都是讓所有的朋友,能夠耳目一新的。」

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王御風說,「新填築的一個地方,哈瑪星其實算是那個時候,不光是台灣,就算是全日本都是最現代化的,因為它是新填出來的,所以它有公園、棋盤式的街道,然後有菜市場,再加上這麼多金融集中在這邊,所以那個時候是,最現代化最好的地方,所以它一蓋好以後,很多日本人,南部日本人都搬來這邊住。」

哈瑪星是日本人打造出的全台第一塊海埔新生地,商業進出口貿易繁盛,不但是高雄現代化的起點,更是當年經濟發展的中心,貿易商大樓隔壁的這棟建築是日本三和銀行,當時和周邊銀行形成金融聚落,可以說是日治時期高雄的華爾街。

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王御風說,「這邊其實就是以前高雄火車站,出入口的地方,出口的地方,它其實是高雄金融的集中中心,我們看到的除了三和銀行外,後面其實就是商工銀行,前方是台灣銀行,還有一個彰化銀行的分行,所以短短在他兩三百公尺內,就聚集四間銀行,基本上那時候,就被稱作高雄的華爾街,就是金融一條街,後來因為這些建築物,都非常的有特色,基本上有一些在二戰的時候,因為它靠近高雄港,所以很多地方其實是被炸掉了,比較可惜沒留下來,但有留下來的可以看到,比如說三和銀行,它是比較少數,1921後留下來的建築物,其實非常漂亮 。」

1921年落成的舊三和銀行歷經百年風華,近年來以咖啡廳風貌重新和世人見面,裝潢風格走的是蒸氣龐克風格,但處處可見老銀行元素。不只當年的營業櫃台成了店內一景,金庫位置也被保留,透過咖啡機工藝淬鍊出來的冰滴咖啡,傳達時間的質感。日治時期的華爾街 高雄哈瑪星區老屋重生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王御風說,「改建以後,其實三和銀行裡面,也保存了很多銀行的特色,變成一間咖啡廳,是一個很好的結合文創跟古蹟的一個建築。」

老建物的活化再利用,讓更多民眾邊喝咖啡,邊認識金融第一街的光榮歷程。曾經商貿繁勝的哈瑪星因為都市發展重心轉移而沒落,但近年來還是有不少在地青壯年以各式各樣的途徑,「復興」這一帶老城區,為哈瑪星歷史軌跡留下重要的見證。

(民視新聞/曾虹雯、呂彥頡 高雄市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高雄+449例!教召群聚9人染疫 6間娛樂場所足跡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