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1部位」易長瘤發臭!他曝真相「攤販很努力清」:業內人士才知
最近一名網友分享,採買豬肉「這部位」時要特別注意。(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吳峻光報導

豬肉是台灣最常見的食材之一,其每個部位都有不同口感、滋味,深受普羅大眾喜愛,不過日前卻有網友抱怨,說在傳統市場買了「這部位」後放冰箱才過1、2小時,拿出來整塊肉竟然已經變灰臭掉了,讓他忍不住批評「有些攤販真的都會欺負年輕人」。對此,有內行網友解釋原因,並表示懂的人在購買這種肉前都會特別注意。

更多新聞: 愛莉莎莎課程賣破2萬人!達人破解行銷手法 高頻率更新折扣成誘因

日前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表示,自己在賣場買了「梅花肉」回家,結果才過沒多久,就看到外觀出現「米色且摸起來粗粗的東西」,當時還釣出網友回應,他同樣也是購買梅花肉,雖然從市場攤販帶回家後有馬上冷藏,但過1、2個小時從冰箱拿出來時,卻發現肉已經變灰臭掉了,質疑攤販會欺騙消費者,貼文掀起熱烈討論。

豬肉「1部位」易長瘤發臭!他曝真相「攤販很努力清」:業內人士才知
日前一名網友表示在梅花肉上看到「米色摸起來粗粗的東西」。(圖/翻攝爆廢公社臉書)

對此,臉書「爆廢公社」近日一名熟悉豬肉市場的網友說明,「這通常是業內人士才會知道的事」,他表示,梅花肉肉質軟嫩,油花分布均勻,口感相當好,是許多老饕喜愛吃的部位,但很不幸的是「該部位是打針的首選」,有些豬在打針後,梅花肉會出現肉瘤,其內部是綠色,淺綠,偏黃,有些已經乾掉變粉狀,有些呈現膏狀,有些是水狀,其中以綠色又膏狀水狀的最臭。

原PO進一步表示,有些肉瘤會集中在同一個位置,但有些是分布在整塊梅花肉上,一大塊處理清乾淨只剩一點點,肉販會將這些病變的位置切除,切乾淨後再擺出來賣,最怕的就是外表看起來乾淨完整,試了幾刀也都沒有瘤,但內部藏有腫瘤沒被發現而賣給消費者,因此不是肉販故意欺騙消費者,而是沒處理乾淨。他說,估計10頭豬會有6至7頭出現這種狀況,肉販都見怪不怪,而肉販也都很努力在清,所以才比較少被民眾碰到。
豬肉「1部位」易長瘤發臭!他曝真相「攤販很努力清」:業內人士才知
內行網友指出,通常肉販都會盡量將梅花肉的瘤清乾淨,所以民眾才比較少遇到。(示意圖與本文無關/民視新聞資料照)

原PO也建議,民眾應盡量吃完整的肉塊,少吃加工過或絞肉這些東西。他更分享採購黃金時間點,「夏天採購最好的時間是6-8點,這時候通常肉販已處理好可以專心做生意,天氣也還沒變熱,肉還很新鮮,因此越晚去買,肉的新鮮度越差,熱門部位也被買光。」

最後原PO也為攤商說話,表示「生肉這東西完全無法造假,隔日賣不完冰過的也很容易辨識,攤販也會先把當日的賣完,遇到節日不夠賣才會從冰箱拿隔日剩下的來賣。」

更多新聞: 堅持不放棄!愛媽嚴重過敏遭醫診斷是因「狗貓毛」 霸氣喊:要繼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