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 初級照護率卻不減反增 

民視新聞/陳子凡、嚴文謙 台北報導

健保署用6年時間,花了443.1億經費推動「分級醫療」,但醫學中心的初級照護率,近年來不減反增,還有14%的人掛號看輕症。另外,轉診的下轉案件,佔比也不到15%,顯示民眾還是愛跑大醫院。至於週末診所少開診,加上疫後醫護人力荒,也導致急診壅塞狀況嚴重。

更多新聞: 客人點餐「阿嬤睏卡」 變臉師這動作網嗨翻:幫她加薪

小病到診所,重症再跑大醫院,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用6年時間,花了443.1億經費推動,但成效似乎十分有限。

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說我們目前分級醫療,所付的部分負擔其實差距很小,既然可以直接到醫學中心去看,他認為他可以獲得比較好的待遇,價錢又差了那一點點,他當然就直接到醫學中心去看。」

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 初級照護率卻不減反增 
調查顯示,醫學中心的初級照護率,近年來不減反增,有14%的人掛號看輕症。另外,慢性患者下轉到診所,停留天數也變短,2021年平均2個多月,就又回醫院看診,加上轉診狀況沒明顯改變,下轉件數佔比偏低,數據就能看的出來,民眾還是愛跑大醫院。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如果不通盤檢討來對症下藥,恐怕即便是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對於分級醫療的成效,其實推動還是很有限度。」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劉林義說,「只是說相較於去年,(初級照護率)是有微幅地提升,不過因為這個提升的幅度,也只有(不到)0.5%,其實我們現在還是在持續觀察。」

分級醫療無法落實,也導致急診壅塞。除了等床超過1天的情形逐漸攀升,今年第一季、占比甚至超過3%,加上週日只有2000多間診所看診,與去年(2022年)同期相比,少了近26%,也讓民眾假日多跑急診。

健保署推動分級醫療 初級照護率卻不減反增 
​​​​陽明交大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那當然我們會比較擔心的是,在今年的秋冬之後,呼吸道傳染的疾病,這個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增加,(如果)病床不足而造成,急診壅塞的現象,會不會進一步提升,這個當然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說,「既然沒有重視我們護理人員的權益,還有加薪還有我們的防疫津貼,沒有給的事實的話,我們護理人員其實會離開,那這樣的一個警訊,我們在半年前其實就已經有說過了。」

疫後碰上醫護人力荒,從去年(2022年)底到6月初,超過1700位護理師離職,讓醫院只能關病床因應。

工會呼籲,加速改善執業環境,優化薪資待遇,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更多新聞: 夏天好熱!他開2台冷氣收「破萬電費」求解 內行曝吃電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