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中國對台灣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 經濟部:中方早已成為紅海市場
經濟部長王美花。(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林捷庭報導

中國商務部昨(14)日公告,認定自我國進口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自即日起課徵臨時反傾銷稅。經濟部國貿局今(15)日表示,中國市場已成為價格競爭之紅海市場,將持續追踨中方相關措施變化及發展,掌握對我國工具機產業可能影響,亦將持續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以利爭取中國市場以外訂單,協助業者分散風險。

更多新聞: 快新聞/中國對台採「灰色地帶戰略」未能得逞 吳釗燮曝關鍵:台灣人民決心更堅定

經濟部國貿局今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國商務部於去年11月底即公告對自我進口之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調查,預計今年11月30日前終判,最遲可延長至明年5月31日。2022年我國對中國出口聚碳酸酯金額約8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占我總出口比重78.3%;今年1至7月我對中出口約3億美元(約新台幣95.7億元),占比73.6%。

經濟部指出,去年12月上旬中方展開調查時,即邀集我國石化業者舉行座談協助廠商因應,例如說明中方調查程序,並鼓勵我業者積極應訴、請工總協助向中方釐清我國業者關切的受調查產品範圍。從而我國石化業者已積極應訴。經濟部將補助業者聘僱律師,維護自身權益,並委請工總輔導業者填答反傾銷調查問卷。

中國商務部於14日公告本案初判結果,並決定自今(15)日起採取徵收保證金的臨時反傾銷措施。經濟部已與相關業者討論評估,對產業整體而言,短期內會受影響,但業者已有提前布局及分散市場,如有業者已到中國布局設廠,抑或拓展歐美、東南亞、土耳其、北非等中國以外地區市場,加上該部積極協助業者朝高值化、差異化產品發展,例如經過認證應用在車燈的合成聚碳酸酯材料,將可使影響降至最低。

此外,經濟部說明,由中國2021年聚碳酸酯產能約248.8萬噸,產量為128萬噸,產能利用率僅達 5成,中國年需求量則為244萬噸,顯示中國聚碳酸酯產能已可滿足國內需求。由本次反傾銷案可觀察,中國市場已成為價格競爭之紅海市場。政府將持續推動我國廠商朝差異化、高值化市場發展,以協助業者面對國際市場競爭。

經濟部強調,有關媒體報導學者認為ECFA早收清單中,石化產業與工具機產業受惠很多,接下來可能有風險。經查中國曾於2018年10月對我立式加工中心機進行反傾銷調查,於2020年4月因未對中國產業造成任何實質損害,故終止反傾銷調查。

對此,經濟部持續追踨中國相關措施變化及發展,以掌握對我國工具機產業可能影響。此外,亦持續推動產業低碳化、智慧化,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以利爭取中國市場以外之訂單。另透過相關政策措施協助廠商因應國際環境與產業情勢挑戰,並藉由相關市場拓銷計畫,協助業者分散市場風險。

更多新聞: 快新聞/館長轟發展綠電生虧損 經濟部:台電不能開直播罵髒話「用事實數據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