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經濟部再談核電便宜論 稱「這成本」不應被忽視
核電議題政治攻防持續;經濟部呼籲須重視後端成本。(核四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

近日綠電與核電爭議,屢屢成為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攻防焦點,但對於「核電成本較便宜」的說法,經濟部今(22)日表示,核電運轉時確實有價格優勢,但電廠除役後的維護與人力成本,也是必須考量的部分。

更多新聞: 快新聞/侯友宜提金門6大主張 喊打造經貿示範區、金廈大橋公投

近日台電傳出負債4,000億,恐面臨破產的消息引發各界關注,也引來部分在野黨政治人物,對綠能產業的質疑與批評,並主張核電成本遠低於綠電,政府卻堅持發展綠電為「錯誤決策」。

對此經濟部今(22)日再度發布新聞稿,強調核電在運作時「確實有價格優勢」,但也不可忽視後端成本;以核一乾式貯存設施,遭到新北市政府持續卡關為例,台電表示每年都要額外增加5億元存放支出,「目前已多花20億元」。

台電進一步指出,以核一為例,已除役的電廠反應爐內,仍塞滿使用過的燃料棒「舉世罕見」;為維持反應爐安全,並保持系統隨時可用,因此歲修、維護保養、汰換設備及定期測試,加上一定的運維人力、安全維護等成本,加總每年核一仍需多花5億元成本;若從2019年除役起算,電廠已實際多支出20億元「且仍在累計中」。

另外有關網傳「核四燃料棒外運後,每天多花38萬元」的說法,台電也提出反駁:如果核燃料持續存放於核四廠內,除需要維持警力保安外,也要確保相關保安監控系統,以及國際、國內核子監管機構的檢查費,加總每年至少花費3億元以上;「目前正因燃料棒運出,才能省下每年要支出的3億元」。

台電表示,核四燃料外運是依照立法院2018年1月決議辦理,且原材料已超過保固期,又屬於客製化產品,無法移作他用;不管未來是否續用,皆需運回原廠處理。目前核四燃料全數退運後,已將燃料束拆解成燃料棒,均緘封且妥善保管於原廠家廠房中;台電公司正公開徵求具拆解燃料棒能力的廠家,將燃料棒中的核物料回收,預計今(2023)年底前完成招標作業;初估可回收轉售市值50億元。

更多新聞: 快新聞/曝七夕約會指南 賴清德3提醒:只在乎自己愉悅會變一隻孤單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