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攀9.2% 擔憂未來找無工作
調查顯示,大學生憂鬱傾向疫情後增加為疫情前的9.2%。(圖/民視新聞,大學校園示意圖,圖中人物、場景與新聞無關。)

生活中心/李世宸、嚴凱 台北報導

諮商心理師公會針對"大學生壓力"進行調查,發現,疫情後學生憂鬱傾向,也比疫情前高了9.2%,其中大三生壓力最大,來源包括"憂心未來找不到工作"、"課業壓力"等等,心理師公會表示相關的關輔導可以更普及,更提醒家庭扮演的守門人角色還是很重要!

更多新聞: 《六人行》馬修派瑞法醫報告出爐 死於K他命急性作用

大學生快樂進校園,自我探索也準備就業或繼續升學,但大學生的煩惱也不少,除了課業壓力還有人際關係!大學生:「我口條不是很好這樣,有時候面對新朋友,也是有壓力,我也會嘗試去突破我自己。」衛福部統計,去年15至24歲青少年,每10萬人有10.7人自殺,寫下3年新高,並且有逐年攀升趨勢,如何面對壓力成為重要課題!大學生:「所有事情都擠在一起的時候,然後你沒有辦法解決,可能學業上的事,跟長輩師長(傾訴)倒是比較少,因為畢竟同年齡的人,比較能理解自己現在的心態啊。」


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攀9.2% 擔憂未來找無工作
年輕人自殺率有攀升趨勢,諮商心理師公會公布調查呼籲重視。(圖/民視新聞)


學者蒐集1635位大學生問卷,調查大學生憂鬱傾向,從疫情前的16.3%,增加為疫情後的25.5%,多了9.2%!調查也顯示,大三生"壓力最大,包括同時段要完成很多事情,時間不夠用,課業壓力重,也擔心畢業後會找不到工作!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大一大二的時候,其實有很多的必修課,所以就會造成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時候,可能吸收的程度是不一。」


疫後大學生憂鬱傾向攀9.2% 擔憂未來找無工作
學者調查顯示,疫情後大學生憂鬱情形有更加嚴重趨勢。(圖/民視新聞)


儘管現在工作機會多,但進入陌生職場難免忐忑,社會準新鮮人或許也需要更多指引!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家長都非常忙碌,所以我會覺得,在這個調查背後,其實是希望說這個社會,在家庭部分可以有一些的關注,其實家庭還是佔有至少一半的重要性。」諮商心理師公會呼籲各方努力,不管是校園、同儕或家庭支持,都能對無助徬徨的大學生雪中送炭!

更多新聞: 看電影有益心理健康! 電影療法4階段助憂鬱情緒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