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週三青年日聊「大選結果」 探討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評估
舞台上由左至右分別為張育萌、徐遵慈、沈有忠、董思齊、蔡榮祥、陳方隅、吳瑟致。(圖/Y’s Day「週三青年日」主辦單位提供)

即時中心/詹詠淇報導

今(17)晚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協會共同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36場,也是「看見台灣」系列第8場,主題是「激情之後,2024大選結果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評估」。

更多新聞: Y’s Day「週三青年日」第32場 探討「台灣如何系統性防堵國安漏洞?」

活動主持人,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指出,2024選舉結果開創了台灣政治新局,包括美、日等民主國家紛紛賀電,意味著穩健行駛中的本土台派路線獲得國際肯定與支持。然而,由於國會選舉的結果是三黨不過半,這使得未來行政與立法的互動,還有各政黨間的競合關係,將影響台灣未來的發展。而面對中國不斷地運用各種外交和經濟手段試圖打壓台灣的主權、貶低台灣的民主成果,台灣必須團結一致來深化民主,同時善用民主之盾來抵擋中國的攻擊。

董思齊說,作為國家的主人,民主的實踐絕對不是只有在投票的那一刻。全體台灣人民,特別是青年朋友,在選後仍應持續關心公共事務並監督各政黨的當選人,同時督促各政黨與政治人物在未來各種議題與立場上,做出符合國民期望及國家利益的選擇。董思齊也呼籲,回應時代需求,新國會在開議後,應將推動落實「青年主流化」的《青年基本法》設定為不分黨派的共同目標,為更美好的未來一同努力。

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提到,隨著新國會就職,未來可能出現各種立法權力組合,包含藍白或綠白之間的合作。然而小黨在西方研究中總是來去很快,最大困境就是容易被大黨吸收,未來能否延續保鮮期取決於能否提出政策主張。行政方面,新當選的賴清德總統可以單獨任命行政院長不須國會同意,少數政府其實不是國際特例反而是國際常態,英法都有多次經歷。政府的第二種情況是聯合政府,重點是行政權能的運作,應避免行政權癱瘓,希望未來的台灣政治,雖有不同聲音但仍能良好運作。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這次大選,國際媒體對台灣的報導熱烈程度再創新高,從品質與數量上來看皆是如此,對比十年前台灣都是由中國學者評論,現在則是能用民主與國際交朋友,可見台灣已成為世界的台灣。然而許多媒體仍用與中國對抗的敘事看台灣,似乎能自由投票就是打臉北京、抗中勝利,簡化了內部的歧異。即便與民主國家加強同盟與軍事是全民共識,卻發現藍白政黨仍存在反美親中立場,且民進黨沒有獲得太高選票,主要是選民不知道藍白親中態度,且國防外交離大家太遠,不了解美中競爭的影響,未來只能繼續推廣講座,與大家多做溝通。

台灣智庫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吳瑟致指出,2024的總統大選結果,是台灣再次展現「拒絕九二共識」的意志,同時也是向國際社會傳達「與民主為伍」的認同,「賴蕭配」將延續蔡英文路線,「維持現狀」是對外政策的核心立場。中國不樂見台灣民主被國際肯定,面對中國介選,台灣內部還存在許多第五縱隊,看中的不只是短期,而是中長期效應,不能因短暫勝選而放鬆。諾魯與台灣斷交是中國測試新總統與國民黨反應,提醒中國支持的政黨與人員不要因選輸而調整路線,未來中國將會針對精準交流挑選代理人,關注各政黨的立場與內部路線之爭。台灣面對困境,不論執政在野都要對台灣忠誠,共同團結,建立對中國的科普化與識讀中國。

中經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根據美國專家結論,台灣選舉不管誰贏,對於台灣前途雖然有重要影響,但都不至於產生可怕結果,顯示台灣有自我調整能力。而台灣選舉受到世界空前關注,包括媒體、政界、學界、企業,過程中也沒有發生太多意外,台灣做了非常理性的交接。台灣十年來透過美食、經濟、半導體等方式被世界看見,如何持續增加世界認識台灣的更多方式,希望有更多層面。台灣選後的經濟,面臨世界通膨、青年失業率只會居高不下,全世界都在發生重大變化與調整,面對週遭國家都在產業升級,台灣青年會面臨更多國家年輕人的競爭,維持自己競爭力很重要,眼光不能只看到中國,要有更好的世界觀。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指出,今年在選舉過程中,有非常多國際觀選團到台灣,是過去不太有的經驗,顯示外媒比台灣人還了解台灣情況,讓世界更加關注台灣。年輕人比較支持第三勢力源自於青年人對於生活的無力感以及世代之間的斷裂,台灣有強烈的外敵中國,因此無法進行完整內政討論,但年輕人希望維持台灣本土認同之外,也有更完整內政討論。未來四年,台灣已被世界看到,台灣內外都有高度壓力要面對,內部也有世代問題,除了執政黨,青年也責無旁貸,需要非常長期來重拾不同世代間的溝通,且不帶特定立場。我們應該持續溝通,增加國會監督的能量,持續讓年輕人接觸到相關資訊。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表示,選舉是認識自己的國家最好的時候,可以看見自己的優缺點,而1月13日選後的台灣沒有喘息的機會。對內台灣面臨了政黨政治的民粹化、空洞化、淺碟化,口號激起對立與選票;府會之間的不確定性,造成可能的災難與政治海嘯。社會上面對其他國家的產業升級與全球布局,台灣應提前佈局、超前因應。世代之間政府有責任感同年輕人困境,避免口號治國,青年主流化的聲音要被主流政黨所聽見。對外台灣面臨兩岸與國際問題,每經過一次選舉對民主國家都是挑戰,兩岸問題沒有也在台灣消失過,一直在伺機而動。包含在地協力者、中國介選都會在台灣層出不窮,台灣處於國際分裂時間點,面對威權的壓力能否挺住,不只背負台灣人使命,更背負全球民主國家的使命。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年輕人對政治冷感」、「朝小野大的因應」、「內部匪諜如何應對」、「少子化與教育費問題」、「台獨定義」、「小黨與第三勢力的健全發展」、「執政的政府官僚化」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活動持續舉辦,將於2024年1月24日晚上在思享森林咖啡館辦理第37場、「鏈結世界」系列第5場活動,主題是「世界秩序的重塑?2024影響世界的幾場民主選舉」,由東吳大學助理教授陳方隅主持,邀請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王文岳、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與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與談,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快新聞/週三青年日聊「大選結果」 探討對台灣及世界的影響評估
Y’s Day「週三青年日」。(圖/Y’s Day「週三青年日」主辦單位提供)
更多新聞: Y’s Day「週三青年日談」第33場 HerStories:看見台灣的「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