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學指出,所有在繞行地球的軌道上失去功能的物體,都會成為太空垃圾,像是壞掉的衛星,或是運送衛星上太空的第二節推進火箭,而這些以超音速飛行的太空垃圾,還可能摧毀其他衛星,製造更多不可預期的致命飛彈,有專家擔心,也許人類終有一天會無法穿過這片垃圾雲,被困在地球上;而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的資料,目前太空中有超過32000個可追蹤的太空垃圾,大於10公分但無法追蹤的物體,可能有超過36000個,介於1公分到10公分的,則高達100萬個。
對此,NASA在2023年發表「清理太空垃圾的方法與成本」相關報告,評估出兩種策略,第一種策略是優先處理目前最大、最具威脅性的50個太空垃圾,讓運送任務完成的火箭載具,將垃圾推進大氣層燒毀,預計會花費10億美金,但在移除30年後所帶來的效益,將會超過成本,第二種策略則是優先移除10萬個小型垃圾,藉由雷射產生的微弱動能,改變垃圾的軌道,將它們送入大氣層或是推離常用的軌道。
NASA評估出兩種處理太空垃圾的策略,其中一種是讓運送任務完成的火箭載具,將垃圾推進大氣層燒毀。(圖/翻攝「PanSci 泛科學」YouTube)泛科學強調,隨著商業化的太空活動逐漸熱絡,如何讓清理太空垃圾不只是空談,成了國際間重要的議題,有人提出可以規定所有衛星生產者,都必須繳交「太空垃圾處理費」,不過泛科學認為。要讓各國願意砸大錢投入太空垃圾回收產業,還需要一點時間,「畢竟相較於直接影響到生活的全球暖化,太空垃圾的危害並不那麼可怕,大型垃圾的撞擊也可以預測並提前避開,因此短時間內也還不會有明顯的感受」。
更多新聞: 小粉紅拍片回嗆英國鋼琴家「炒作賺錢」 港男怒批:不要把自己說得這麼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