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演義/入坑挖土炭!性命賰一半!礦工之子的眼淚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台灣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是礦工之子出生不到一百天,父親就因為礦災喪生,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地養大六個孩子,賴清德每次提到父母,都難掩悲痛。而另外一位流氓教授 林建隆,也是礦工之子他回憶每次災害發生的時候,母親帶著十個孩子在坑口等待那種焦慮和恐懼,作為礦工子女 一輩子不會忘。導演吳念真,則是將礦工父親的一生拍成電影《多桑》,感動許多人在台灣125年的煤礦歷史當中,多達了四十多萬的礦工之子和礦工家庭,包含了無數辛酸的故事,台灣煤礦開採,為什麼如此地艱危呢?這集台灣演義為您說明。

更多新聞: 快新聞/延續小英路線「國安團隊有望留任」? 蔡明彥:我不適合做臆測

礦工界有句話,「入坑挖土炭 性命賰一半」,挖煤簡直是「拿命在拚」,外人難以想像的地下世界,是如此地危險,儘管這個危險曾經造就台灣經濟輝煌的一頁,但是一九八四年,三起連續重大礦坑災變,促使台灣的煤業政策轉向,到了二000年的時候,最後一個煤礦坑收礦了,但礦坑帶來的災難並未因此停歇,許多的礦工晚年深受矽肺病所苦,有人還必須藥依賴氧氣瓶維生礦工的辛酸, 外人難以想像。


台灣的煤田,以北部基隆一帶的煤層條件最豐厚,早在一八七六年,清廷就在基隆的八斗子設立官礦有計畫地開採,之後瑞芳的李家和基隆的顏家兩大家族,逐步地開拓煤礦版圖,因煤礦而產生的運輸、建築、水泥業等...奠定了台灣從農業轉型工業的基礎,一九六0年代台灣曾經連續五年,煤年產量產超過五百萬公噸,全盛時期還有四百多個礦場,礦工相關的工作人員達到八萬人,挖出的煤炭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能夠外銷所以讓台灣安然地挺過兩次,世界能源危機也造就了後來的經濟起飛。


台灣125年的採煤史,是台灣累積產業動能經濟起飛的關鍵,過程中犧牲了許多,礦工的健康和生命現在僅存的末代礦工,也逐漸地凋零回顧這段黑金歲月,我們應當心存感激,也感念所有為這片土地奉獻的人。

更多新聞: 快新聞/吳念真確診! 13日活動忍痛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