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筆讚〉李筱峰-「519學」 學什麼?
(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文/李筱峰

前天「519白色恐怖記憶日」發起人召開大會,包括政治受難人、文化人、學者共五百多人連署發起,希望將五月十九日定為「白色恐怖記憶日」。不必放假,但定為國家紀念日,提醒國人不要忘記心酸血淚的歷史,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翁達瑞-破解高金素梅的缺電謊言

為何選在五一九?五一九在台灣史上有何意義?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九日,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頒布戒嚴令,實施軍事戒嚴。這個戒嚴令一實施,長達卅八年。在長達卅八年的軍事戒嚴統治下,配合所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特別法,一般憲政所賦予人民的言論、集會、結社、出版、講學、旅行等各項自由人權,全遭剝奪殆盡。一般非軍人的平民,動輒遭軍法審判!那個時代,被稱為「白色恐怖」時代。

一九五〇年代至少有兩千多人因政治案件遭處決,八千多人被處重刑。其中除了不到九百人是真正共產黨員,其餘九千多人是冤案、錯案、假案的犧牲者。根據謝聰敏調查,整個戒嚴時期有兩萬九千多案件移送軍事法庭,超過十四萬人涉案,其中近四千人遭處決。若據司法院資料,政治案件約六、七萬件,如以每案平均三人計算,受軍事審判的政治受難人在廿萬人以上。

在軍事戒嚴統治下,民主運動前仆後繼。一九八六年的五月十九日,鄭南榕發起「五一九反戒嚴綠色行動」,邀集當時的「黨外」民運人士聚集台北龍山寺廣場靜坐抗議,軍警則大陣仗圍堵。此次行動更加激發當時的「黨外」民運。是年九月廿八日,「黨外」組成「民主進步黨」,向戒嚴令挑戰!蔣經國有感於「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終於在隔年七月解除戒嚴。

雖然解嚴,但是「動員戡亂」,及刑法一百條的所謂「預備叛亂罪」依舊在。鄭南榕的雜誌只是因為刊載許世楷教授的〈台灣憲法草案〉即遭叛亂罪起訴,四月七日鄭南榕抗拒侯友宜率警前來拘提,引火自焚!

五月十九日,鄭南榕出殯,送行的行列綿延兩公里,是繼抗日領袖蔣渭水的「大眾葬」之後再次出現的民間盛大葬禮。正當出殯行列受阻於總統府前的路上時,又有一位民運基層義工詹益樺,也引火自焚!鄭、詹兩烈士的死諫,以絢爛奪目的火焰,向國民黨統治集團做嚴厲的抗議,向台灣人民做最莊嚴的告白!台灣民氣,幾達沸點。民主運動的浪潮,終使台灣在一九九〇年代民主化。

所以五一九在台灣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它是外來統治者高壓統治的歷史標記;也是台灣覺醒人民反抗專制的歷史標記!

遺憾的是,今天真能體認「五一九學」的歷史意義者,幾希?缺乏歷史意識的台灣人,不在乎轉型正義,竟可以讓當年製造白色恐怖的外來政黨,在國會成為多數黨,這是民主國家的異態!當年那個以「反共」為由厲行白色恐怖的集團,今天則聯共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看他們最近在立院的動作–中配縮短入籍、總統二輪投票、不在籍通訊投票等,讓中共方便接收台灣),則「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更顯其意義。


本文原載自2024.3.13自由時報「 李筱峰專欄」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李筱峰,臺灣歷史學家及政治評論家
責任編輯/劉致綸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翁達瑞-傷害台美關係的一篇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