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恐反覆在同一處發生 台灣3大地震帶輪流發威東部最頻繁!
台大地質所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板塊擠壓能量通常會在地殼原有破損的地方累積,導致斷層在同一地點反覆發生大地震。(資料畫面/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什麼台灣地震這麼多?根據日前播出的台灣演義內容指出,台灣因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尤其在狹長的花東縱谷地區,其地震活動特別頻繁。這一帶不僅是地震帶,而且地震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板塊之間的相互擠壓和能量的累積。這種板塊擠壓的能量不只影響該地區,還會向西部和東北方傳遞,使得台灣成為三大地震帶交替活躍的區域,平均每年會經歷超過26,000次的地震。地震的成因主要是板塊之間的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地殼在長期的壓力下無法承受而產生移動或岩層破裂。這些能量通常會在地殼原有破損的地方累積,導致斷層在同一地點反覆發生大地震。即便地震會釋放部分地殼壓力,但由於板塊持續的擠壓,相同的地點仍然會積累能量,經過一百多年或二百多年之後,又可能再次發生大地震。完整地震史影片請點我

更多新聞: 95元便當「糖醋排骨堆成山」超驚人!浮誇照片曝…網嚇爛:CP值超高


同地點可能反覆大地震  台灣三大地震帶輪流發威以東部最頻繁 
日治在台官方開始調查災情,發現死亡人數女高於男,進一步了解才知道因為當時台灣女性有裹小腳,造成逃生不便,也藉著梅山地震做宣導,慢慢接受天然足的觀念。(資料畫面/民視新聞)

大地震3影響  台灣女子不再裹小腳
有紀錄以來,台灣發生最大規模的地震是1906年梅山大地震,震央位於嘉義梅山,劇烈搖晃數十秒,導致合計5千多棟民宅毀損、1千兩百多人死亡。巨大的災變也帶來了3大改變。當時的民眾原本排斥西醫,認為開刀切開身體,死後無法留全屍,但是在地震中看到西醫團隊救治許多傷患才改變偏見。第二個改變是在地震後,日治在台官方開始調查災情,發現死亡人數女高於男,進一步了解才知道因為當時台灣女性有裹小腳,造成逃生不便,也藉著梅山地震做宣導,慢慢接受天然足的觀念。

同地點可能反覆大地震  台灣三大地震帶輪流發威以東部最頻繁 
早年台灣的房子不耐震,歷經幾次地震調查之後,當時日治時期日本總督府規定,要以水泥砂漿與鋼筋補強。(資料畫面/民視新聞)
梅山地震也讓台灣房舍的結構性問題浮現。當時的房屋都是土角厝,利用土塊混著曬乾的牛大便,或是用乾的稻草梗當纖維做為建料,雖具備冬暖夏涼與防颱的特性卻不耐震。這次的調查結果以及之後陸續地震發生,日本總督府開始規定,蓋土角厝必須用堅固的水泥砂漿,另一種市區常見的亭仔腳騎樓,則需用鋼筋會凝土補強,讓建築物更加穩固,提升了住宅耐震度。

✅訂閱:胡婉玲 Anne Hu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



更多新聞: 台大雲林分院改制20週年音樂會! 院長馬惠明親演奏「經典名曲」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