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藍白推「藐視國會罪」卻未規範立委 學者痛批為累積個人聲望濫用免責權
國民黨和民眾黨推藐視國會罪,卻未規範到立委,引發學者痛批。(圖/取自國會頻道)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

藍白執意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其中草案中增列藐視國會罪和調查權等規定,引發社會各界的疑慮。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今(23)日受訪時指出,藐視國會罪提到「不得反質詢」,但什麼叫做「反質詢」?法條中並沒有明確定義。他更質疑,藐視國會罪只單方面針對行政官員,卻沒有規範到可能出現紀律問題的立委,「這些立委都在濫用免責權,來累積個人聲望。」

更多新聞: 「藐視國會罪」二讀通過 法務部長:法案爭議性大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蔡榮祥批評,國民黨和民眾黨標榜國會改革、卻把國會變成立法權獨大的憲政怪獸,讓台灣民主運作出現嚴重的逆轉和倒退。他提到,國會現在提出「藐視國會罪」,明定「不得反質詢」;但什麼叫做「反質詢」?他強調,這總要定義出來,「一個法律的構成要件或是文字,一定要定義」,那「反質詢」就會是包山包海;他認為,「反質詢」就是跟質詢無關的,但這定義「非常的模糊跟籠統」。

蔡榮祥以英國國會為例,英國議員在行使質詢權時,通常只能用簡短時間提出問題和批評政府施政錯誤之處,英國首相和影子首相也常常唇槍舌戰和互相提問。他認為,如果官員針對立委所提的意見不同,在回應立委時說「報告委員這不一樣」、「意見不是這樣」,感覺有點辯論時就可能落入反質詢。或是立委提了一個問題、但沒有問得很好,官員就跟立委說「這個不是這樣子的」,同樣也會變成反質詢。

「但藐視國會罪完全沒有規定國會議員本身在國會可能出現的脫序行為。」蔡榮祥指出,像先前國民黨立委在議場內丟豬內臟,或是人不在議場、竟出現記名投票。他質疑,藐視國會罪只單方面針對行政官員,卻沒有規範到立委可能出現的紀律問題。「這些立委都在濫用免責權,來累積個人聲望。」他更點出,有些立委在質詢時說「好,這是我的時間,你不要講了」,根本不讓官員回答,並非所謂的「一來一往質詢」、其實是來羞辱官員。

蔡榮祥還提到,藍白陣營稱是提出「國會改革」,強調增加國會應有的權力;但事實上卻是伸入行政權、擴張立法權、干預司法權、架空監察權,甚至還可以針對部隊調查,透過這種方式去洩露國家或外交機密。他再以美國國會為例,如果國會調查涉及到個人,通常會有律師陪同;若涉及到個人隱私或是營業秘密,還可以行使緘默權,有權利拒絕回答、而不會被罰緩。

「就像是被司法機關調查時,當然可以針對個人隱私跟營業秘密部分不予回答。」但蔡榮祥質疑,台灣國會卻是「叫你來你怎麼不來,我就罰你錢」,還可以連續處罰、按次處罰,完全沒有保護人民權利的配套。在這樣的情況下會造成寒蟬效應,官員不敢回答立委的問題;而人民也覺得個人隱私、營業秘密,立委都可以要求提供,「這茲事體大」。

更多新聞: 快新聞/「藐視國會」是怎樣?蘇巧慧「這樣示範」 網怕爆:毛骨悚然的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