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茵指出,目前我國對外籍家庭幫傭的服務年限,規定上限為12年,明顯低於外籍看護工作者的14年上限。她認為,許多資深的外籍家庭幫傭,其實早已具備語言溝通能力與專業技能,甚至有潛力轉任「中階技術人力」,可有效彌補台灣勞動力缺口。然而,現行政策卻未充分考慮這部分人力資源的價值。
林楚茵進一步強調,全球勞力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鄰近的日、韓兩國,都正在推動更靈活的移工政策。例如,日本國會今年6月通過「育成就勞」法案,允許符合資格的移工,可無限期延續簽證;韓國則是放寬政策,允許留學生家屬獲得6個月短期工作簽證。因此林楚茵質疑,台灣嘗試吸引並留住優秀外籍勞工方面,是否已處於競爭劣勢?
對此,勞動部部長何佩珊回應說,過去研擬「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時,確實曾與衛福部討論「幫傭留用」的可能性。但當時衛福部持反對意見,所以何佩珊承諾,未來將再次與衛福部研議,期盼找到合適解決方案。林楚茵則提醒,若能讓這些已在台灣深耕的外籍幫傭繼續服務,不僅可緩解「三明治世代」的家庭照護壓力,甚至可讓台灣在國際勞動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更穩定、更具吸引力的工作地點。
更多新聞: 快新聞/「康芮」直撲台灣何時宣布颱風假? 盧秀燕透露:公布時間恐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