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將揭曉 日本期待連4年獲獎

諾貝爾獎從台灣時間今天(10月2日)傍晚開始,將首先宣布今年的醫學獎得主,連續3年抱回醫學獎的日本學界,今年是否繼續連莊令人十分期待。另一方面,日本人因為擔心基礎科學研究出現斷層,全國從上到下都在努力讓科學教育從小扎根。

2016年,日本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能吞噬體內不良細胞的「細胞自噬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日本科學家連續第3年獲得諾貝爾獎,讓全國上下相當期待,今年是否能創下連莊4年紀錄。

儘管不斷傳來得獎好消息,日本近10年來的基礎科學研究論文數卻是逐年下滑,讓人擔憂日本科學研究即將出現斷層,各界也絞盡腦汁,要讓科學教育深入大眾。

來到東京這間,專為小朋友開課的科學教室,今天老師要教導小朋友們,基礎的電流概念。課堂上老師講解,再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用輕鬆有趣的方式,親身體會科學原理。

為了推廣科普教育,東京的日本科學未來館,從今年開始定期舉辦科學講座,但要如何將艱深專業的內容,解釋得平易近人,可是一大難題。

科學講座講者森脇沙帆:「雖然也會有小朋友,會對艱澀的科學話題有興趣,但也會有小朋友說"聽不懂啦",然後就走掉的狀況發生。」

館內人員也會舉辦讀書會,靠著相互交流切磋,找出最適合普羅大眾的傳播方式,要讓原本只屬於專家學者的科學,不再讓人感覺遙不可及。

(民視新聞/吳彔瑾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