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也在中正路? 台灣路名都與「他」有關

立法院12月5日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條例中規定,未來出現在公共場所、緬懷威權統治者的象徵,甚至相關符號、標誌都要移除、或改名,立委表示中正紀念堂將成為第一個被處理的標的,而根據統計,台灣196條中正路也將要改名,但你知道,全台灣的大多數路名,都與中國國民黨的「反攻大陸」願景有關嗎?

更多新聞: 「小腳腿」、「火燒店」在哪?台灣怪地名大搜查

西元1947年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台北市街道改為「中國地名」為主的路名,例如重慶南、北路、南京東西路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以古今人物命名的,如一般民眾最熟悉的中正路、中山路、逸仙路,就是以蔣中正、孫中山為路名;而林森路,也是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名。其他命名標準,也是以光復、新生、莒光等與中國國民黨政府來台事蹟有關。

但最令人意外的是,台北市目前除了士林區有一小段中正路之外,並無主要道路被命名為「中正路」,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西元1970年以前,台北市松山區的八德路、忠孝東路一、二段,前身就是中正路!但在西元1970年那年,時任總統的蔣中正,親發指示,要求將「中正路」改成忠孝路,而當時的台北市政府,便將中正路改為忠孝東、西路以及八德路。至於當時的「八德路」,就改成「四維路」了。當時台北市政府改路名的說法是,因為仁愛路、信義路、和平路都已拓寬,但當時岔出中正路的忠孝路沒有拓寬,相較其他「6德」,忠孝路太小條了,因此更名。也有另一種傳說,指「因為道路皆有分段,但總統怎能被分段(斷)呢?」,因此台北市的「中正路」才會更名。不過真相為何?恐怕無法得知。

(民視新聞網報導)

更多新聞: 公投法何時處理?民進黨:週五開始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