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市櫃掛牌僅12間企業 證交所與金管會研議放寬條件

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IPO,2018年只有21家,籌資額也只剩148億元,創下5年來新低,證交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已經與金管會研議鬆綁機制,未來不把資本額與獲利成果,當成上市的唯一標準,只要規模夠大就會放寬條件。不過這樣的想法,學者警告,把關防線如果不夠嚴謹,投資人的權益可能會受到損害。

更多新聞: 選擇權大跌損失慘重 自救會:救救我們!

證交所年終記者會上,董事長許璋瑤舉杯致意,上任2個月以來戰戰兢兢,每天都像在考試,他還得面臨,去年台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IPO,創下5年新低的考驗。

因為根據統計,2017年台灣IPO只有21家,籌資額只有148億元,不但比前年足足少了100億元,更是不到2015年的一半。許璋瑤承諾,將會鬆綁上市條件,最快7月金管會就拍板最終版本。

許璋瑤說,全球IPO家數都有下滑跡象,主要是受到私募基金直接投資管道興起。雖然不敢保證今年家數有多少,但是爭取動作不會少,但不把「獲利」當成上市唯一條件;換句話說,不賺錢也能上市,投資人的權益會不會受到損害?

林向愷認為,擴大實質投資,才是刺激資本市場蓬勃發展的關鍵,有新公司成立才有掛牌機會,主管機關做好把關,資本市場才會越發健康。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衍生性金融商品八千人受害 監院批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