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抗不如適應!日本通過「氣候變動適應法案」

地球暖化,世界各地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氣溫上升、洋流改道,動植物棲地和生長環境的變化,可能造成糧食缺乏、病蟲害增加,生存環境惡化,似乎已經成為必然。

既然無法「預防」,人類只能換一種思考模式,日本內閣會議週二就通過一項「氣候變動適應法案」,要地方政府想想辦法,努力在極端氣候中「生存」下來。

更多新聞: 抗暖化!看冰島怎麼讓CO2變石灰岩

北半球入冬急凍 罪魁禍首竟是氣候暖化?

漫天雪花撲面而來,積雪以公尺為單位越疊越高,街道房屋全被填好填滿。每天一睜開眼,就得挽起袖子,把自己住家挖出來,從早到晚鏟雪鏟個沒完,連雪國居民都「凍末著」。

怪物級的寒流接力上陣,讓日本從年前凍到年後,除了北部地區冷颼颼,較為南邊的關東,氣溫同樣一路下滑,東京都心和埼玉縣先後在一月底,手牽手打破低溫紀錄。

急凍天氣到底從何而來,專家表示,這其實都是「氣候暖化」惹的禍。

暖化不只是變熱!全球氣候異常都是徵兆

全球最大的洋流「墨西哥灣流」,固定經過美國東部海域,橫越北大西洋,最後前往北極海,為當地帶來溫暖潮濕的空氣,並在歐洲築起一道強勁的西風帶,把來自西伯利亞的冷氣團關在牆外,寒風無法南下,北半球的冬天就會相對溫暖,但氣候變遷卻打破了這項慣例。

溫暖的墨西哥灣流,一路向北不回頭,同樣位在守備範圍內的日本,少了西風帶的保護傘,冷空氣長驅直入,各地只能凍到皮皮挫。

這波來自墨西哥灣的蝴蝶效應,在今年初席捲全球,北半球大雪紛飛,風勢大到人在地上滾、鐵皮和貨櫃在天上飄。法國巴黎也在一月底,降下往常兩倍的豪雨、造成塞納河暴漲,「花都」瞬間淹成水都。但幾乎同一時期,南非開普敦卻面臨乾旱危機,暖化的影響,早已陸續湧現,更可能危及人類的生存。

魚都去哪了?鮪魚、秋刀魚、吻仔魚全搞失蹤

日本傳統魚市,最受歡迎的自助海鮮丼,一向以俗又大碗出名,民眾卻發現鮭魚卵的份量,比往年少了一半左右。

生意難做,店家語氣都充滿無奈,因為北海道鮭魚捕獲量銳減三成,鮭魚卵的價格跟著漲聲響起,2017年底還曾出現每公斤1萬3千日圓的天價。荷包不夠深的饕客,想改吃其他海鮮,一樣抱歉沒有貨,不管是口感Q彈的鮪魚、香酥的秋刀魚、還是日本家庭料理愛用的吻仔魚,都從飯桌上消失,新鮮上岸的捕不到,冷凍庫存也已經見底。

「要是黑潮路徑產生巨大變化,吻仔魚的漁場也會大幅度遠離岸邊,而鮭魚則是喜歡在寒冷的水域,但現在日本海域的水溫,整體上來說都變得相當溫暖,因此鮭魚們就會閃到冷的地方。」──東京海洋大學客座副教授 魚君

上億人將因暖化貧窮 預防氣候變遷緩不濟急

除了海鮮集體離家出走,陸地上的農作物前景也不樂觀,日本專家預測到了2100年,日本大部分區域的稻米收穫量,比起1980年到2000年之間的平均,將剩不到一半,隨著氣溫升高,稻穀空包彈的比例也會增加,營養價值更會一路下滑。

至於香甜的日本蘋果,更是最快2060年就會從東北地區絕跡,而白線斑蚊等病蟲害,則有可能北上進攻寒冷區域。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在2030年之前,全球有多達1.22億人,會因為氣候變遷陷入極端貧窮。當環境改變的腳步越來越快,過去以「預防」為主的思考模式,已經緩不濟急。

對抗氣候不如適應!日本要地方提「適應計畫」

未來惡劣的環境,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日本內閣在20號就通過一項「氣候變動適應法案」,要求地方政府分析溫室化對各地區的影響,並制定「適應計畫」。環境省也會每五年做一次總體評估,提供中央制定國家政策。

日本部分地區早已著手計畫,例如長野縣,就致力研究耐高溫的蘋果品種,著名的蘋果之鄉青森縣,也開始改種水蜜桃,德島縣放棄數量越來越稀少的裙帶菜,轉而捕撈海鰻,日本養殖業者更遠赴挪威取經,要以穩定的養殖、取代捕撈。希望以萬全準備,迎戰多變的大自然。

(民視新聞/謝郁瑩 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熱翻!海平面連6年上升 地球不斷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