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歌唱革命寫歷史 愛沙尼亞兩次從沙俄獨立

位於北歐的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常常被拿來相提並論,但事實上最東邊的愛沙尼亞,在語言和種族上,和另外兩個波海國家很不相同。

今年的2月24號,剛好是愛沙尼亞宣布從沙俄獨立後的100週年紀念日,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愛唱歌的民族,如何從列強的壓迫下,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成為今天的歐洲科技新貴。

更多新聞: 歐洲歌唱大賽兩億人搶看!以色列女歌手摘冠

愛沙尼亞熱愛唱歌 歌唱節列入UN文化遺產

愛沙尼亞人熱愛唱歌,歌唱是他們生活重要的部分,是一種傳承,更是民族覺醒,愛沙尼亞的百年民族歌唱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或許在歌唱中,愛沙尼亞人能紓解他們過去,被列強一個接著一個併吞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藉由合唱凝聚向心力,讓近代愛沙尼亞更以歌唱革命對抗蘇聯,成功爭取獨立。

位東歐交通要衝 愛沙尼亞屢遭俄羅斯侵略

愛沙尼亞東邊緊鄰俄羅斯,歷史中多次遭俄國入侵,南方接壤另一個波羅的海小國拉脫維亞,北方隔海不遠處是芬蘭,愛沙尼亞是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衝,人口只有130萬,使用歐元,適用申根簽證,是歐盟同時也是北約的成員國。

愛沙尼亞與北方鄰國芬蘭,地理人文都非常接近,他們是少數歐洲國家中非使用印歐語系,而是來自東方的烏拉爾語系,從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坐渡輪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大約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和北方鄰國芬蘭往來密切,但曾遭東邊大國俄羅斯多次入侵,歷史中兩次從俄國獨立。最近的一次1991年,當時波海三小國手牽手,爭取要從蘇聯獨立的人龍,綿延數千公里,震撼了世界,這也是2004年「手牽手護台灣」活動的靈感來源。

唱自己的歌爭取獨立 愛沙尼亞寫下歌唱革命 

二戰前夕,希特勒和史達林密謀瓜分東歐,1940年蘇聯佔領愛沙尼亞,數千名社會菁英被屠殺或被流放西伯利亞勞改營,然後蘇聯大量遷入俄羅斯人。愛沙尼亞在被壓迫的環境下,並沒有放棄獨立的夢想,歌唱民族更以自身的文化力量,透過歌唱節,合唱出自己的歌,以非暴力形式,抗議蘇聯的統治並爭取獨立,史稱為「歌唱革命」。

時序再往前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1918年2月24日愛沙尼亞趁勢宣布獨立,這也意味著一場獨立戰爭的開始,而到1920年俄國承認愛沙尼亞獨立,其間歷經20年和平繁榮,1940年再度遭到蘇聯入侵。

1991年再度從俄羅斯獨立的愛沙尼亞,隨後加入了北約,並希望北約能有常駐軍隊,以防止俄國侵略。2017年北約在緊鄰俄國的幾個前線成員國,都部署坦克等重武器,2017年兩架美國F35戰機飛抵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和北約聯合抗俄的態勢明顯,而從1918年2月24號,愛沙尼亞宣布要脫離俄國獨立開始,至今剛好一百年。擺脫悲情,歌唱民族走出自己的路,愛沙尼亞近年的表現相當亮眼。

歐洲IT小巨人 通話軟體Skype來自愛沙尼亞! 

經濟一度是全歐洲成長最快的國家,1991年脫離蘇聯恢復獨立,愛沙尼亞靠著一連串的財政改革,向自由經濟靠攏,背後的推手是出身電影導演與作家的前總統倫納特梅里。

「愛沙尼亞正在學習,而且可以學得很快。」──愛沙尼亞前總統 倫納特梅里

愛沙尼亞確實學得很快,跟上了時代的腳步,它是歐洲的IT小巨人,擁有全歐洲最普及的數位網絡,全球擁上億用戶的通話軟體Skype,就是發源自這個小國,它更是全球第一個,開放網路投票的國家,政府e化程度是歐洲最深。

人口只有130萬的小國愛沙尼亞,擁有許多歐洲之最,小國志氣大,我們在愛沙尼亞身上,看到了堅定、永不放棄和蛻變最好的例子。

(民視新聞/廖林麗玲 陳詩詠 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全球/土耳其揮軍敘利亞 目標殲滅庫德族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