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本州和四國重要角色 瀨戶大橋開通30週年

日本「瀨戶大橋」今天開通屆滿30週年,這條連接本州和四國的跨海大橋,現在已經成為重要的聯絡道路。而民眾之所以能安心的在橋上往來,其實都要歸功於一群工程技師,默默地定期檢修。當中甚至有位資深員工,從動工以來就一直堅守崗位,見證大橋數十年來的興衰。

更多新聞: 仁川機場機器人 四國語言幫助旅客登機

掌聲當中,彩帶飄落會場,跨越瀨戶內海,連接日本本州以及四國的瀨戶大橋,8號提前2天歡渡30歲生日。

有民眾表示,「有了瀨戶大橋,交通方式大大改變,要去高松之類的地方更方便了,我每月來這邊玩的時候,都會走瀨戶大橋,非常方便。」

瀨戶大橋長達10公里,上層通汽車、下層通鐵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公路兩用橋,每天平均會有2萬輛汽車以及140輛列車在橋上往來,載來觀光人潮,也將四國香川縣的農產品,源源不絕運往本州的岡山。

而瀨戶大橋的構想起源於1955年,「紫雲丸」的翻船事故,這艘滿載學生的聯絡船,共有168人死亡,要為當地居民找到安全的回家路,龐大的架橋計畫應運而生。

歷經10年的施工黑暗期,這條使用當時最先進技術,投入超過1兆日圓的跨海大橋,終於在1988年正式通車。

但真正的考驗,其實在通車之後才正開始,橋樑架在海面上,海浪拍打、鹽分侵蝕,加上汽車的重量和震動,也會造成金屬疲勞,維護工作幾乎天天都要和生鏽以及老化奮戰。

瀨戶大橋維修技師小林克己提到,「可以從事橋樑工作,是非常珍貴的經驗。」

在80公尺的高空如履平地,今年58歲的小林克己,是唯一一個曾見證大橋動工的資深維修技師,當年他才18歲,剛從技術學校畢業,就加入建設工程。長達40年的經驗,讓他總能一眼看出問題所在。

高速公路業者維修會議中也指出,這裡出現坑洞,上下層的維修路線也有老化的現象,小林克己補充,「這是一般民眾也會經過的地方,所以用B方案─提升優先度較好。」

即將邁向60大關,小林也面臨退休年限,只能抓緊機會,將經驗傳承給年輕一輩。新進員工福富隼人回應,「他能立刻指出我漏檢查的部分,果然我和小林前輩的差距很大,經驗值的累積差太多了。」

最後小林克己更強調,「只有紙上談兵看數據,就想做到維護管理是很困難的,希望新進人員能盡量到現場,自己去看、自己去感受。」

陪伴大橋從無到有、渡過數十年風華,支撐這條重要道路的維修技術,也將交棒給下一代,繼續見證瀨戶大橋的未來。

(民視新聞/謝郁瑩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日本氣溫溜滑梯! 九州、四國地區降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