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的教授 」 徐世榮的街頭運動史

近幾年台灣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環保、土地、勞動,許多緊扣著常民生活的議題,都被社會熱烈討論著,甚至發起遊行陳抗。以往社會輿論加諸於社運者的刻板印象,不外乎「吃飽太閒」、「反動份子」。其實,抗議活動,絕大部分是由知識份子組織行動,帶領人民上街發聲。

更多新聞: 做家事也能運動!新北體育處首推「家事體操」

《夜深人未靜》今晚便邀請到有「陳抗教授」之稱的政大地政系教授、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徐世榮,他將現身說法,什麼樣的政經社會環境,搞得大學教授要上街頭?

熱衷於公民運動,經常把街頭當床頭的馮光遠,這會兒碰上了常在街上照面的徐世榮,興奮得眼睛放光。

徐世榮說,「上街頭其實對是實踐我的學術專業,再加上最近幾年多起與土地相關的案件,我這是不得不呀!」

原來專攻地政的徐世榮,是雲林農家子弟出身,因此對於「土地」議題特別關注,譬如2016年的苗栗大埔案、2012年的士林文林苑都更案等,徐世榮都曾為了人民居住權益,對法令制度的提出質疑。

「你聽過『烈日秋霜』這個比喻嗎?」徐世榮突如其來的發問讓馮光遠愣了愣,徐世榮接著說:「國家就像太陽,人民就像是晨露,太陽發威一照,霜就都不剩了」。誠然,人民的單一力量,在龐大的國家機器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法令不完備,一經施行,民眾很可能面臨被輾壓的慘況,「就像當年大埔張藥房一樣」,而這正是逼得徐世榮不得不上街頭的原因。

「上街可是很辛苦的,你上街頭有什麼標準配備嗎?」面對馮光遠跳tone的發問,徐世榮坦然回答「額頭上的抗議布條、晴雨皆宜的雨傘,沒了。」深知街頭艱辛的馮光遠頗感意外,眼前社運教授的配備竟如此陽春。原來徐世榮上街,都是擠壓教學之餘的時間而來,所以只能「簡配」了,而對眼前這位急公好義的大學教授,馮光遠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層。想知道徐世榮在街頭,如何面對當年的學生、今天體制內的政府官員嗎?請鎖定今晚十一點的「夜深人未靜」。

(民視新聞網報導)

更多新聞: 當棒球迷遇上體育主播 馮光遠、王人瑞「夜深」聊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