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擺脫沙烏地阿拉伯 卡達退出OPEC

波灣產油國家卡達,在12/3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為第一退出OPEC的國家,卡達表示是為了要專注發展天然氣,與政治因素無關,但就在一年半前,OPEC龍頭沙烏地阿拉伯,才帶頭圍剿卡達、發動七國一起與卡達斷交、甚至一度從陸海空封鎖卡達,雖然卡達被斷交後、在外交經濟的表現上依然強勁,但遠離沙國朋友圈影響力的舉動也很明顯,此外還有專家認為,在沙國及俄羅斯強力主導OPEC的狀況下,不滿的小國越來越多,也許卡達的退出,只是OPEC減員的第一槍,一旦退團的小國增加,OPEC對世界的影響力就會降低,而沙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將下降。

更多新聞: OPEC與盟國達成協議!5月起每日減產1千萬桶

卡達拋出震撼彈 閃電退出OPEC

波灣產油國卡達派出能源部長,短短幾句話卻攪得全球石油界風起雲湧,因為卡達宣布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退出這個石油總產量達全球40%的龐然大物。行不通也行了將近60年,卡達雖然不是OPEC的創始國,但卻是最元老的會員國。
1960年9月全球五大產油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及委內瑞拉,共同成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及價格,以對抗西方世界的跨國石油公司。而卡達在1961年就率先加入組織、佔有一席之地。

數十年來OPEC成功左右國際原油市場,像是1973年以色列與埃及爆發戰爭時,OPEC為了挺中東弟兄宣布禁運石油並提高油價,引爆第一次石油危機,而OPEC成員國也因為油價高漲、經濟急速發展,不過近年來在美國及俄羅斯石油業的發展下,OPEC的市場影響力逐漸縮小,油國龍頭沙烏地阿拉伯的企圖心卻越來越強。

2017年6月5號,沙烏地阿拉伯率領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等波灣國以及埃及、利比亞共8國,在24小時內相繼與卡達斷交,理由是卡達勾結伊朗、金援恐怖組織,破壞中東和平。

在沙烏地阿拉伯強勢主導下,波灣國家從海陸空封鎖卡達,逼迫卡達關閉半島電視台、切割伊朗等,但硬氣的卡達自力救濟,外交上、卡達砸15億美元做遊說公關。又將境內的美軍基地打造成中東最大,還向美國添購36架F15戰機,原本相當欣賞波灣國家斷交卡達的美國總統川普,不到一年就改口稱讚卡達反恐有功,而經濟上、卡達加速產業轉型多元發展,2018年的GDP預估可達1930億美元,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6%。

沙國封鎖衝擊經貿 卡達另闢出路能撐多久?

然而這一年多來,沙烏地對卡達的封鎖持續進行中,也難怪不少專家認為卡達退團理所當然。

「我認為波灣國家一些鄰國一直以來給予卡達巨大壓力,所以卡達退出OPEC的意外不大,他們宣稱非政治因素,但我覺得只有政治因素。」──全球金融經濟學家 狄克森

以石油產量而言卡達每天可產60萬桶,15國中排名第11、只佔OPEC總產量2%,就算卡達退出OPEC也不會影響到國際油價大局。但如果談到天然氣,卡達絕對可以稱得上霸主,蘊藏量全球排名第3,整個地球13%的天然氣都在卡達境內,由天然氣壓縮而成的液化天然氣,是目前卡達的最大出口商品,出口量高居全球第一。

遭沙國封鎖後卡達天然氣隨即增產30%,加速推動天然氣出口,而卡達的確也靠天然氣衝出油國封鎖線,生意做到全世界、尤其是亞洲地區,台灣的天然氣主要來源就是卡達,2017年的進口量占比達30.9%。天然氣被認為是較乾淨的能源,不但碳排放石油及煤少了30%及45%,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且運輸更便宜。而卡達憑著驚人的天然氣蘊藏量,在天然氣版OPEC能掌握極大話語權,也難怪卡達不願在OPEC被邊緣化,而是當斷則斷、專注發展天然氣業務,且沙烏地主導的OPEC如今也是問題重重。

卡達閃退OPEC 撼動沙國區域霸主地位

沙烏地不只面臨OPEC成員國反彈聲浪,沙國王儲也在暗殺記者事件中醜聞纏身,甚至引發外交危機,在受到西方排斥的狀況下,沙國王儲對卡達態度開始軟化,卡達宣布脫離OPEC後,沙烏地還邀請卡達參加在沙國首都舉行的波灣6國峰會,
似乎對卡達來說,退出OPEC的確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

更多新聞: 沙國展示炸油廠飛彈殘骸 直指伊朗是幕後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