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搶攻循環經濟「廢棄電力設備」變文創商品

搶攻循環經濟!台電把淘汰的電力輸送設備,做成各種文創商品,像是連結電塔、電線桿、輸電線路間的絕緣體裝置「礙子」,可以做成小檯燈,廢棄的變電箱鐵板也能切出不同大小,組裝成筆筒,折成手機架,放上網路販售,1個月業績超過10萬元。

更多新聞: 循環經濟高峰會 力拚台灣零污染、零排放

人孔蓋的小小杯墊是用火力發電廠的煤灰,加入水泥製作而成,而更令人想不到的,還有這個從南投日月潭水力發電廠,抽出來的大量泥沙,也能搖身變成飾品置物架,就連變電箱也能廢物利用。

變電箱被大卸八塊,裁切出不同大小的鐵板,有的組裝成筆筒,有的變成手機架,甚至還能做成磁鐵,吸引不少民眾圍觀。

台電新事業開發室主任蔡英聖說:「整個發電過程裡面可以剩餘下來的,一些相關生產電力發電剩餘的廢棄物,這邊來著手來透過產品的方式,來拉近和民眾的距離。」

木棧板上,放滿台電每年淘汰下來的電力輸送設備,光一根電線桿的裝置,至少能做出3種不同的文創商品。

蔡英聖說:「這個是我們的一個礙子剩餘下來的,那這個木頭從哪裡來,我們現在目前使用是一般建築,窗框漂流木這些淘汰下來的。」

小小的檯燈,燈泡基座就是連結輸電線路和電塔、電線桿之間的絕緣體裝置,而拉線夾板,可以組裝變成木桌,電線桿名牌,也能變成吊燈。

蔡英聖說:「原本台電應該要再花一點錢,去請人家來把它運棄處理的這些費用,全部都節省了接著拿回來,反而讓它可以有另外一條變成有一點收入電商平台,直接對外的一個銷售,每個月大概應該說實際上營業收入會超過10萬以上。」

鎖定循環經濟結合電力文化,把廢棄材料再生成文創商品,不僅被2019年金馬奇幻影展相中,推聯名商品,也替自己創造出意外的循環經濟財。

(民視新聞/陳韻年、羅執中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登場 邀國際專家、企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