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發登革熱抗體登國際期刊!將染病小鼠存活率提升至90%

感染登革熱,人體不但因為發炎,出現類似感冒發燒症狀,還會冒疹甚至出血、器官損傷,可能致死。中研院最新研究找出原因,發現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進而攻擊白血球,甚至據此研發出抗體,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提升至90%。治療登革熱研究再獲進展,也獲得國際期刊肯定。

更多新聞: 平時太燒腦嗎?腦疲勞恐造成神經退化 中研院發現「可抑制關鍵」

登革熱疫情拉警報,病例還全集中在高雄市,讓人心惶惶,不過現在中研院防疫研究傳出重大突破,甚至找出抗體。

目前已知包括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都是傳染原兇,但對感染後會發燒、冒疹,甚至出現出血、器官損傷等發炎症狀,併發機制過去並不清楚。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表示,「這次最主要的發現就是說,他不只是白血球本身,他上游還有一個很重要是血小板,血小板是登革病毒活化的一個重要細胞。」

研究團隊發現,原來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而攻擊白血球,導致免疫反應失控。最新研發出的抗體,能更有效降低登革病毒引起的細胞激素風暴,讓小鼠存活率從50%提高到90%。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所博士生宋佩珊指出,「阻斷他的細胞基數產生之外,我們也可以同時阻斷更強大的NET產生,竟而降低因為登革熱病毒所引發的這些休克現象。」

動物實驗取得良好成果,還登上國際期刊,團隊希望在五年內進入臨床試驗,也讓台灣治療登革熱露出更多曙光。

(民視新聞/楊怡安、王龍韜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中研院最新研究!過動症可透過飲食改善